[实用新型]一种油雾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0030.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8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郝稳;许广权;徐鑫;覃俊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富怡达超声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50;B01D46/00;B01D45/0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汇诚合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95 | 代理人: | 葛莉华 |
地址: | 21556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排气管和油雾进管连接,所述筒体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支架,所述过滤板支架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滤芯支撑骨架,所述滤芯支撑骨架具有两端开口的滤芯腔且两端分别卡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与过滤板支架螺纹连接,所述后端盖具有开口且开口中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向前端盖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滤芯腔内,所述导流板的自由端端部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向上方倾斜的挡板,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能够改善油雾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雾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佳且容易因气体流动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能够改善油雾分离效果的油雾分离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排气管和油雾进管连接,所述筒体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板支架,所述过滤板支架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滤芯支撑骨架,所述滤芯支撑骨架具有两端开口的滤芯腔且两端分别卡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与过滤板支架螺纹连接,所述后端盖具有开口且开口中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向前端盖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滤芯腔内,所述导流板的自由端端部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向上方倾斜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还设置有回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滤芯支撑骨架外壁上包覆有滤材。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支架为多层结构,每层均包括有骨架、支撑网和多层功能材料且相邻的两层之间功能材料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材料至少包括静电弥散层、碰撞聚结层和颗粒捕捉层。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表面喷有一层防锈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过滤板支架、过滤板支架及其前端盖和后端盖均为通过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更换和维修;
2、通过设置导流板及其上具有倾斜度的端部、挡板,使油雾在经过时会被打乱流动方向并产生紊流,各个不同方向的紊流在共振相位上相互抵消,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共振噪音;
3、通过设置静电弥散层、碰撞聚结层和颗粒捕捉层,提高油雾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筒体;2-油雾进管;3-排气管;4-筒盖;5-过滤板支架;51-骨架;52-支撑网;6-滤芯支撑骨架;7-前端盖;8-后端盖;9-导流板;10-挡板;11-回油管;12-滤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表面喷有一层防锈漆,筒体1下端与油雾进管2连接,筒体1底部还设置有回油管11,筒体1侧壁与三通管连通并能通过三通管与空气过滤器和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与气泵连接,气泵则与排气管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富怡达超声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富怡达超声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0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屏触摸功能的多媒体智能展示机
- 下一篇:一种性能稳定的消防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