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5338.2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5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阳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3/20;E04C3/34;E04C5/06;G01V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113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建筑 中内横墙 拆除 改建 施工 结构 | ||
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包括构造柱及双托换梁;构造柱垂向穿透多层楼板,该构造柱上水平穿透双托换梁并一体浇筑;双托换梁浇筑固定在楼板底面上,该双托换梁梁端支座深入纵向墙体内240mm,且双托换梁正下方支座处纵向墙体侧壁上对拉固装有多组构造柱固定单元。该施工结构可提高砖混建筑的结构受力安全性和整体性,满足其整体结构性的补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即对既有建筑存在的主体结构安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设计,同时还要提升建筑物建筑水暖电的使用功能,增加建筑的安全使用年限。由于既有建筑受到固有条件的诸多限制往往实施难度较大,同时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呈现出新的趋势——更加强调建筑的功能性提升。
满足功能性提升要求,必然伴随原有建筑布局等相关方面的调整,亦会涉及构件拆改。基于上述情况,既有框架结构建筑由于其主要为梁板柱承重,布局调整相对影响较小,但砖混结构建筑主要为墙体承重,特别是因建筑布局等需要对内横墙拆除情况逐渐增多,这就造成墙体拆改对结构安全形成较大安全隐患。目前对砖混结构加固的规范要求和加固图集的详图做法都有比较系统清晰的要求,但结合墙体拆改进行加固可参照的内容还非常少。
因此,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设置新增构造柱及双梁托换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将会在砖混建筑加固改造拆除内横墙的加固补强中对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有必要从砖混建筑加固改造中对拆除内横墙后的加固补强结构及形式进行研究。
内横墙拆除设置新增构造柱及双梁托换的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拆除内横墙的长度及厚度、所在楼层。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对砖混结构影响较大,主要是增大了内横墙间距,对拆除内横墙的原楼面荷载没有了承重结构,影响了结构受力安全和结构整体性。因此,设置加固补强结构形式防止内横墙拆除后对砖混建筑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保证砖混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才是加固补强的关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既有建筑加固改建施工结构,以满足多层砖混建筑内横墙拆除后的结构补强要求,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可提高砖混建筑的结构受力安全性和整体性,满足其整体结构性的补强要求。
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包括新增构造柱及双托换梁;新增构造柱垂向穿透多层楼板,该新增构造柱上水平穿透双托换梁并一体浇筑;双托换梁浇筑固定在楼板底面上,该双托换梁的中部水平穿透建筑的纵向墙体,且双托换梁正下方的纵向墙体侧壁上对拉固装有多组新增构造柱固定单元。
而且,双托换梁梁端固定架设在纵向墙体和楼板的连接处,该双托换梁包括轴向延伸的肩梁及托梁;肩梁固定架设在纵向墙体上,肩梁的顶面两侧对称固装有向上延伸的托梁,且肩梁及托梁的周向均绑扎固定多根箍筋。
而且,新增构造柱固定单元包括混凝土键、拉结钢筋、钢板垫及水泥砂浆灌孔,其中混凝土键与水泥砂浆灌孔同轴制出在托梁正下方的纵向墙体上,且混凝土键与水泥砂浆灌孔组合穿透纵向墙体;拉结钢筋穿透连接在混凝土键与水泥砂浆灌孔内部,该拉结钢筋的一端固接有压合在纵向墙体侧壁上的钢垫板,且拉结钢筋的另一端水平延伸并拉结固定新增构造柱。
而且,楼板上制出有多个垂向贯通的混凝土灌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多层砖混建筑中内横墙拆除改建的施工结构,设置双托换梁承重,能够确保楼板原传导至内横墙的恒荷载及活荷载的承载力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阳,未经张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5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