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6339.9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7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B21D26/021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陶祥琲 |
地址: | 411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极耳 圆柱形 锂电池 极耳预揉 平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包括调压装置、控温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调压装置相连,所述控温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上设有出气嘴,所述控温装置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后固定后与所述出气嘴相连。利用调压装置调节压缩气体压力,利用控温装置对压缩气体进行加热,使高温气体从固定装置的出气嘴喷出后对金属极耳进行加热,使金属极耳变软;压缩气体形成高压气流,对金属极耳进行整形、揉平;通过高温压缩气体对金属极耳进行预揉平,减少了金属间的机械振动、摩擦,进而减少极耳预揉平过程中的金属屑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碳经济、碳中和的共识下,全球主要国家均提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普遍重视。两端出极耳的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因其内阻小、传热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广泛重视。
现有公开技术,为了提高激光焊接质量,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的极耳需要经过揉平,再与集流盘激光焊接。全极耳揉平工艺又分为先超声预揉平再机械揉平或先机械预揉平再机械揉平。超声预揉平或者机械预揉平都是通过机械装置接触、挤压、振动、摩擦动力电池金属极耳,金属极耳预揉平过程中产生金属屑,金属屑对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风险。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减少极耳预揉平过程中的金属屑,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CN110718665A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组合式揉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正极导电极耳进行超声揉平,使正极导电极耳揉平至固定深度,负极导电极耳不进行揉平;对经超声揉平的正极导电极耳再进行机械整平至工艺要求深度,负极导电极耳不进行整平;对负极导电极耳进行超声揉平至一定深度;对经超声揉平的负极导电极耳再进行机械整平至工艺要求深度;本发明以先超声波揉平再进行机械整平方式,对锂电池极耳进行组合式揉平,可以弥补只进行超声揉平导致的电池极耳端面不平整的情况,提高电池极耳端面平整度,降低锂电池极耳焊接不良率。对比文件中采用超声和机械方式对极耳进行揉平,揉平过程中产生金属屑,动力电池的安全存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通过设置调压装置、控温装置和固定装置,利用调压装置调节压缩气体压力,利用控温装置对压缩气体进行加热,使高温气体从固定装置的出气嘴喷出后对金属极耳进行加热,使金属极耳变软;压缩气体形成高压气流,对金属极耳进行整形、揉平;通过高温压缩气体对金属极耳进行预揉平,减少了金属间的机械振动、摩擦,进而减少极耳预揉平过程中的金属屑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圆柱形锂电池极耳预揉平装置,包括调压装置、控温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调压装置相连,所述控温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裸电芯极耳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上设有出气嘴,所述控温装置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后与所述出气嘴相连。压缩气体通过调压装置和控温装置后从固定装置的出气嘴喷出,利用高温气体对放置在固定装置内腔中的裸电芯极耳进行预揉平操作,利用调压压装置对压缩气体进行压力调节,然后气体进入控温装置进行加热后从固定装置的出气嘴喷出对金属极耳进行加热、整形和预揉平处理,减少了金属间的机械振动、摩擦,进而减少极耳预揉平过程中的金属屑的产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预揉平装置中,所述控温装置内部设有气体导通通路,所述气体导通通路周围设有加热元件,通电启动控温装置后,通过加热元件对通过导通通路的气体进行加热,控制固定装置的出气嘴中心区压缩气体温度为100-35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6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U型管蒸发器的端壳
- 下一篇:一种思想政治教学用组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