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发酵制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7144.4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0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派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发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氢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秸秆发酵制氢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内部开设有圆柱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电机、固定杆、翻泥板和搅拌杆,由于旋转电机的运行,其会带动圆柱轴进行旋转,接着固定杆和固定块会在圆柱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此时搅拌杆会转动对装置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使得秸秆和厌氧泥可以充分混合,接着翻泥板在固定杆的带动下会将装置底部混合物翻往混合物的顶部,如此可以让秸秆进行充分的发酵,提高氢气的产量的同时也不会对秸秆造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秸秆发酵制氢设备。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
由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如今,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取的氢气正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现有的制氢装置是将秸秆通过汽爆处理后混合厌氧泥一起放入装置内进行发酵制氢,而由于秸秆和厌氧泥混合不均匀会使得某些部位秸秆发酵反应非常缓慢,而混合物不同于纯液体,其具有较大的粘稠度和沉降性,而发酵微生物也会随之沉降导致秸秆发酵不均匀,导致氢气产量降低并且制氢原材料也会被浪费。
现有的制氢装置将秸秆和厌氧泥混合物放入装置内,在其发酵期间无法控制装置内部气温、酸碱度等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发酵变的缓慢,同样的,酸碱度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影响发酵的速率,导致制氢的效率得不到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发酵制氢设备,具有充分发酵和恒定发酵环境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发酵制氢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内部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工作箱右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圆柱轴,所述圆柱轴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工作箱、矩形槽、发酵箱和圆柱槽并与工作箱的左端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圆柱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圆柱槽底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翻泥板,所述翻泥板的外表面与圆柱槽底部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圆柱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固定杆中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与翻泥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箱顶部的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顶部上表面的中间固定连通有入水管,所述水泵背面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工作箱和矩形槽并延伸至矩形槽的顶部,所述水泵为现有装置,且水泵的型号适用于OSM-DN40系列,由于水泵的设计,可以从入水管处抽取热水或者冷水并送往输水管内,并通过输水管送往缠绕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位于矩形槽内部的缠绕管,所述缠绕管的外表面与发酵箱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缠绕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工作箱和矩形槽并延伸至工作箱的外侧,由于缠绕管的设计,可以让热水或者冷水从其内部流通,进而可以对发酵箱进行加热或者散热从而可以调节圆柱槽内部的温度,使得发酵制氢的温度环境可以稳定在微生物最大发酵活性温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派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派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7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