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轮平衡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8740.4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金声;郑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加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陈丽丽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平衡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两轮平衡车,其中,包括:支撑连接机构和车轮;支撑连接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表面的踏板、位于壳体内部的支撑部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平台部;支撑部的一端连接踏板,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底壁,支撑部能够在踏板被力作用时进行压缩以及能够在踏板上的力消失时回弹;平台部能够在支撑部处于压缩状态时与壳体的底壁平行以及能够在支撑部回弹后与壳体的底壁呈夹角设置;平台部上设置有姿态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平台部的方向状态;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平台部的方向状态判断两轮平衡车的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平衡车具有成本低且安装简单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平衡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动自两轮平衡车判断是否载人需要通过光电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判断,需要单独设置传感器及触发装置,导致成本增加、安装复杂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的两轮平衡车以解决至少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平衡车,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且安装复杂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两轮平衡车,其中,包括:
支撑连接机构和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机构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车轮;
所述支撑连接机构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上表面的踏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平台部;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踏板,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支撑部能够在所述踏板被力作用时进行压缩以及能够在所述踏板上的力消失时回弹;
所述平台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主体部分连接,所述平台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平台部能够在所述支撑部处于压缩状态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平行以及能够在所述支撑部回弹后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呈夹角设置;
所述平台部上设置有姿态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姿态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平台部的方向状态,以及能够在感应到所述平台部处于与所述踏板平行的状态时感应所述两轮平衡车的运行方向;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平台部的方向状态判断两轮平衡车的工作模式,以及能够在判定两轮平衡车进入载人模式后根据所述两轮平衡车的运行方向控制所述两轮平衡车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杆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踏板,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踏板被力作用时进行压缩以及能够在所述踏板上的力消失时回弹。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部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杆和弹性件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平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姿态感应装置包括电子陀螺仪。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盖合后形成空腔,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平台部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高度,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每个踏板对应的支撑部和平台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加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加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8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