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大直径筒体无打底焊环缝预热的焊缝感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3050.8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8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博;李滨;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尚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4 | 代理人: | 别佳晨 |
地址: | 26621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直径 筒体无 打底 焊环缝 预热 焊缝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筒体无打底焊环缝预热的焊缝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接近容器的焊缝处第一感应加热器、第二感应加热器、第三感应加热器和第四感应加热器,在所述焊缝一侧的容器上安装有第一感应加热器和第二感应加热器,该第一感应加热器与所述的第二感应加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一加热单元;在所述焊缝另一侧的容器上安装有第三感应加热器和第四感应加热器,该第三感应加热器与第四感应加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的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串联在一起,整体形成平面感应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解决了感应加热器覆盖环缝加热,由于环缝中的铁屑和灰尘形成回路造成环缝局部发热严重和放电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筒体无打底焊环缝预热的焊缝感应加热装置,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
背景技术
厚壁容器铬钼加钢、碳钢等材质,环缝焊前预热能降低焊后冷却速度,有利于降低中碳钢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防止产生冷裂纹,这是焊接中碳钢的主要工艺措施。预热还能改善接头塑性,减小焊后残余应力。通常,铬钼加钒钢或碳钢的预热温度为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硬度很大,裂纹倾向大时,可将预热温度提高至250~400℃。厚壁容器整体预热有困难,一般进行局部预热,局部预热的加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150~200mm。
传统的厚壁容器环缝预热采用火焰加热,通过燃气加热工装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从筒体的外壁对筒体焊接部位进行加热。火焰加热的能量利用率很低,70%以上的热量散失掉了;火焰加热有明火,存在火灾隐患而且污染工作环境;火焰加热时温度无法达到预热要求且温度不均匀。这种加热模式的能量利用率差,加热温度可控性低,不易操作,严重降低了加热工作效率。
新型加热方式中频感应加热高效、环保、工艺性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厚壁容器的环缝局部预热。感应加热器通常采用水冷铜管或水冷、空冷感应加热电缆,加热时感应加热器覆盖焊缝,由于筒节组对焊接时,环缝间隙小且无打底焊,现场焊接工况复杂,环缝局部有铁屑和灰尘填充在环缝间隙中,当感应加热时,感应加热器产生的电磁场覆盖焊缝,在工件内部形成感应电流流过环缝经由铁屑和灰尘形成回路,造成局部发热严重和放电现象,损伤焊缝无法进行感应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感应加热器加热无打底焊的环缝时,由铁屑和灰尘形成回路,造成局部发热严重和放电现象,感应加热器更改为环缝两侧加热,感应加热器形成的电磁场并不覆盖环缝,因此所形成的感应电流不会经过环缝形成回路解决了感应加热器覆盖环缝加热,由于环缝中的铁屑和灰尘形成回路造成环缝局部发热严重和放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直径筒体无打底焊环缝预热的焊缝感应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大直径筒体无打底焊环缝预热的焊缝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近容器的焊缝处第一感应加热器、第二感应加热器、第三感应加热器和第四感应加热器,在所述焊缝一侧的容器上安装有第一感应加热器和第二感应加热器,该第一感应加热器与所述的第二感应加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一加热单元;在所述焊缝另一侧的容器上安装有第三感应加热器和第四感应加热器,该第三感应加热器3与第四感应加热器串联后形成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的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串联在一起,整体形成平面感应加热器。
所述的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以焊缝为中心对称线进行对称设置。
依次串联在一起的所述的第一感应加热器、第二感应加热器、第三感应加热器和第四感应加热器之间通过连接电缆进行连接,在所述连接电缆的端部设置有压线端子,该压线端子通过螺栓与第一感应加热器、第二感应加热器、第三感应加热器以及第四感应加热器上的端子连接。
所述的第一感应加热器与第二感应加热器之间,以及第三感应加热器与第四感应加热器之间均形成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焊缝两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整体形成平面感应加热器,解决了感应加热器覆盖环缝加热,由于环缝中的铁屑和灰尘形成回路造成环缝局部发热严重和放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3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脑外科护理用引流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类行为学观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