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焦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5243.7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玄小立;刘田;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张邦帅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吸附 压载型 高密度 沉淀 | ||
一种活性焦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管(1)、混凝反应区(6)、絮凝反应区(9)、沉淀区(15)和出水管(18),所述活性焦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还包括:接触区(4),其设置在进水管和混凝反应区之间;第一活性焦投加点,设置在接触区(4)中;第二活性焦投加点,设置在絮凝反应区中,初始的活性焦通过第二活性焦投加点加入到絮凝反应区中;活性焦分离装置(23),其从沉淀区(15)的排泥管(20)接收含有活性焦的污泥,并从污泥中分离出活性焦,再将分离出来的活性焦选择性地分配到第一活性焦投加点和/或第二活性焦投加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活性焦同时作为吸附和压载的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高密度沉淀池是市场上常用的高效沉淀工艺,一般分为泥渣循环型和加载型两种。泥渣循环型高密度沉淀池包含混凝絮凝单元、澄清及污泥浓缩单元,混凝絮凝单元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原水中的悬浮物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与回流的泥渣充分接触,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形成更大易沉淀的絮体,然后进入澄清及浓缩单元,大部分絮体与水分离、沉淀、分离并下落至污泥收集装置。该处理工艺加强了悬浮物的絮凝作用,具有较高的上升流速及水力负荷,与常规的机械加速澄清工艺相比,表面水力负荷大,絮凝效果好,污泥浓度高,池体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佳。
高密度沉淀池可用于给水处理、污水初级处理、雨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多种情况。随着高密度沉淀池应用案例的增加以及水处理范围和区域的扩大,高密度沉淀池面对了很多难点,包括:
(1)厂区可用占地面积较小,特别是在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中,往往预留用地较小;
(2)对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要求愈加严格。除了常规的悬浮物SS、总磷指标外,还要求对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3)在给水处理领域,随着水源地水质的变化,要求高密度沉淀池在降低浊度的同时,长期或季节性去除部分或大部分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微污染物;
(4)在给水处理领域,某些特定区域的原水中重金属、色度超标;
(5)当原水中藻类浓度高时,带来藻毒素和嗅味问题。常规高密度沉淀池可能因为污泥回流造成藻毒素和嗅味物质的累积,只有通过后端的深度处理去除;
(6)工业废水中含有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要求,开发了一种投加活性焦的高密度沉淀池,这种高密度沉淀池通过活性焦的压载作用,可以获得更高的处理负荷,从而节省占地面积。同时利用活性焦的吸附功能,兼顾去除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管、混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和出水管,所述活性焦吸附压载型高密度沉淀池还包括:接触区,其设置在进水管和混凝反应区之间;第一活性焦投加点,设置在接触区中;第二活性焦投加点,设置在絮凝反应区中,初始的活性焦通过第二活性焦投加点加入到絮凝反应区中;活性焦分离装置,其从沉淀区的排泥管接收含有活性焦的污泥,并从污泥中分离出活性焦,再将分离出来的活性焦选择性地分配到第一活性焦投加点和/或第二活性焦投加点。
有利地,还包括第三活性焦投加点,其设置在进水管上。
有利地,还包括活性焦分配箱,其从活性焦分离装置接收分离出的活性焦,并将活性焦分配至所述接触区中的第一活性焦投加点和/或所述絮凝反应区中的第二活性焦投加点。
有利地,所述活性焦分配箱包括第一分配堰、第一分配阀、第二分配堰、第二分配阀,经由第一分配堰和第一分配阀,活性焦分配箱向接触区分配活性焦,经由第二分配堰和第二分配阀,活性焦分配箱向絮凝反应区分配活性焦,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是手动或自动开关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5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