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浇带免拆除疏筋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7240.7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5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亓伟;晋建华;解祥瑞;侯宪明;郭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智慧管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4 | 代理人: | 马俊平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免 拆除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后浇带免拆除疏筋模板,包括两个顶接板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均包括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水泥上模的下部开设有若干半圆型缺口,水泥上模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沉头螺钉孔,沉头螺钉孔的下端穿透水泥上模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接板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采用水泥材质可以免拆除,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预留半圆型缺口用于钢筋穿过,为了方便固定在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分别开设沉头螺钉孔、中部螺钉孔和螺钉孔,另外采用顶接板将两个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的内侧顶接,确保支撑单元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后浇带免拆除疏筋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沉降、收缩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通常会设置后浇带。而现有的后浇带采用木板,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拆除,增加工作量,而且木板在混凝土浆体浇注时固定不方便,同时木板使用中磨损严重施工完成后接缝处质量缺陷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后浇带免拆除疏筋模板,其包括顶接板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均包括水泥上模和水泥下模,采用水泥材质可以免拆除,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水泥上模和水泥下模预留半圆型缺口用于钢筋穿过,为了方便固定在水泥上模和水泥下模上分别开设沉头螺钉孔和螺钉孔,另外采用顶接板将两个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的内侧顶接,确保支撑单元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后浇带免拆除疏筋模板,包括两个顶接板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均包括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所述水泥上模的下部开设有若干半圆型缺口,所述水泥上模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沉头螺钉孔,所述沉头螺钉孔的下端穿透所述水泥上模的底部,所述水泥中模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半圆型缺口,所述水泥中模的半圆型缺口与所述水泥上模的半圆型缺口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水泥中模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中部螺钉孔,所述中部螺钉孔的下端穿透所述水泥中模的底部,所述水泥中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半圆型缺口,所述水泥下模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半圆型缺口,所述水泥下模的半圆型缺口与所述水泥中模的半圆型缺口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水泥下模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轴线与所述沉头螺钉孔的轴线以及所述中部螺钉孔的轴线均重合,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头螺钉孔、所述中部螺钉孔和所述螺钉孔将所述水泥上模、所述水泥中模和所述水泥下模固定于预制模板上,两个所述顶接板插接于两组所述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的上部之间;
所述顶接板具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上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板体的下端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顶接块,两个所述顶接块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顶接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的内侧顶接。
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中间的距离,所述板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水泥上模的顶部顶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接板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采用水泥材质可以免拆除,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预留半圆型缺口用于钢筋穿过,为了方便固定在水泥上模、水泥中模和水泥下模分别开设沉头螺钉孔、中部螺钉孔和螺钉孔,另外采用顶接板将两个支撑单元的水泥上模的内侧顶接,确保支撑单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支撑单元剖视图;
图3为顶接板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7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