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47898.4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0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洪昌华;俞洪波;范凯;江志峰;李树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E02B3/12;E02D5/04;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桩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固定连接有前排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固定连接有后排冠梁,所述前排冠梁与后排冠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刚架梁,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中相邻的桩身间由拉森钢板桩一相固定连接。该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拉森钢板桩一、拉森钢板桩二和拉森钢板桩三的使用,可以实现前、后排桩之间的有效连接,增强了双排桩的侧向刚度,加强了结构支护体系的抗弯能力,可以实现混凝土构件预制安装或现浇施工成形,同时也可实现型钢杆件拼装施工成形并可回收重复利用,可有效减少工程周期、减少占用地下空间和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公园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边坡、深基坑和高河堤等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工程越来越多,而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也达到了新高度,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支护型式,其支护结构刚度因为其模型类似于门架结构,作用基理虽然比单排桩有了较大提高,在抗弯能力方面较单排桩也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双排桩与刚架梁形成门架结构,在桩排间距小于4倍桩径时,空间体系作用效应有限,门架结构前、后排桩结构整体作用效果有限,需要加强桩体结构间的连接,以发挥更高效的空间结构体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具备可以增强双排桩的侧向刚度,并加强结构支护体系抗弯能力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固定连接有前排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固定连接有后排冠梁,所述前排冠梁与后排冠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刚架梁,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中相邻的桩身间由拉森钢板桩一相固定连接,所述后排桩中相邻的两个桩身之间由拉森钢板桩二相固定连接,所述前排桩中相邻的两个桩身之间由拉森钢板桩三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森钢板桩一、拉森钢板桩二和拉森钢板桩三位于刚架梁、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身上设有与拉森钢板桩一、拉森钢板桩二和拉森钢板桩三相适配的锁扣。
优选的,所述前排冠梁的宽度大于前排桩的桩径,所述后排冠梁的宽度大于后排桩的桩径。
与现有双排桩支护结构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拉森钢板桩一、拉森钢板桩二和拉森钢板桩三的使用,可以实现前、后排桩之间的有效连接,增强了双排桩的侧向刚度,加强了结构支护体系的抗弯能力,可以实现混凝土构件预制安装或现浇施工成形,同时也可实现型钢杆件拼装施工成形并可回收重复利用,可有效减少工程周期、减少占用地下空间和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中:1、前排桩;2、后排桩;3、前排冠梁;4、后排冠梁;5、刚架梁;6、拉森钢板桩一;7、拉森钢板桩二;8、拉森钢板桩三;9、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排”、“后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桩位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47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