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水力排滤收漂浮物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0102.0 | 申请日: | 2021-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3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蔡莹;侯冬梅;胡晗;杨金波;王智欣;刘圣凡;翟静静;唐祥甫;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水力 排滤收 漂浮 闸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水力排滤收漂浮物闸门,包括坝顶滤收漂装置、或者坝后滤收漂装置或者坝顶滤收漂装置与坝后滤收漂装置的组合;闸墩侧壁前后间隔设置两个门槽,分别为第一门槽和第二门槽,第二门槽安置水下前道平板闸门,位于前道平板闸门的下游设有后道闸门;所述坝顶滤收漂装置包括在前道平板门顶的第二门槽及其上游的第一门槽设置的前后两道滤收漂网栅,所述坝后滤收漂装置包括设于后道闸门之后闸室底板的坝后滤收漂隔栅、水漂分离通道、清理平台、坝后清理设施。本实用新型高效利用水流排泄、过滤、收集漂浮物,在坝顶或在坝后清理漂浮物,排漂不弃漂,提升工程运行安全与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枢纽的漂浮物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利工程水力排滤收漂浮物闸门。
背景技术
地表垃圾、植物根杆枝叶、水浮植物、浮藻、浮冰、动物尸体、浮筒等受雨洪冲刷汇集进入河道,经常在水面形成大量各类漂浮物,漂浮物具有组成复杂、流动、分散、聚集、缠绕、下沉等多重特性。漂浮物治理是工程普遍存在的难题。
漂浮物在水利枢纽拦截作用下大量聚集在大坝前水面,影响工程泄洪、排涝、发电、航运、取水、调水、排沙、旅游等多方面效益,污染水质、影响工程形象,威胁水利枢纽安全运行,水利枢纽应避免在坝前关键水域内大量聚集漂浮物,减少枢纽坝前清漂工作量,治理方式应适应漂浮物特性规律。
当前水利工程治理漂浮物包括拦、导、清、排、运等环节,各环节相互独立,治理过程过多依靠人力或机械,水面环境复杂多变,设施运行时不能在过程中联合运行,易出现兜漂、漏漂、沉漂、毁坏、翻转、卡阻、堵塞等,存在安全、失控、低效等诸多实际问题,方式不易发挥长期稳定效果。
水利枢纽利用泄流建筑物排泄漂浮物,现有开敞泄水排漂方式水流对漂浮物吸引范围有限,水能利用率低,排漂耗水量大,影响工程直接效益,泄水排漂受流量、水位、流态等因素制约,简单排漂导致下游河道及工程出现相同漂浮物问题,不能改善水环境。
现有治理方式和措施漂对浮物规律适应不足,缺少系统研究,没有充分发挥水力作用,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多方面要求。漂浮物是通过水流筛选作用形成,在水面运移、聚集、分布受水流控制,经常期专业研究因势利导合理利用水力要素有利于改善治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水力排滤收漂浮物闸门,可以减少耗水量,泄流排漂不弃漂,操作便利,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提升生态环保要求,在过程中一体化主动控制治理漂浮物,可减少中间过程中人力船只操作。
一种水利工程水力排滤收漂浮物闸门,包括坝顶滤收漂装置、或者坝后滤收漂装置或者坝顶滤收漂装置与坝后滤收漂装置的组合;闸墩侧壁前后间隔设置两个门槽,分别为第一门槽和第二门槽,第二门槽安置水下前道平板闸门,位于前道平板闸门的下游设有后道闸门;所述坝顶滤收漂装置包括在前道平板门顶的第二门槽及其上游的第一门槽设置的前后两道滤收漂网栅,所述坝后滤收漂装置包括设于后道闸门之后闸室底板的坝后滤收漂隔栅、水漂分离通道、清理平台、坝后清理设施;所述后道闸门为底部孔口出流且可调节孔口高度的平板门或反弧门;运行时漂浮物随水流经过前道平板门顶、后道闸门底部孔口后,所述坝后滤收漂隔栅用于过滤收集漂浮物,水流从闸室底板下的水漂分离通道排向下游,坝后的清理平台、清理设施用于与处理坝后滤收漂隔栅中收集的漂浮物。
进一步的,所述前道闸门为顶部过流且可调节高度的水下平板门。
进一步的,所述坝后清理设施包括挖掘机、吊机、卡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工程单一泄水排漂方式比较,在过程中利用水流一体化排泄、过滤、收集、清理漂浮物,设施可根据水位变化调节,前后闸门共同承担水头差,运行灵活安全,适时集中或“细水长流”清理漂浮物,减少耗水量,泄流排漂不弃漂,满足生态环保要求,运行可控,漂浮物收集运输处理操作便利,促进资源利用,有利于治漂专业化。系统适应治理规律、耗水减少2/3以上,单位打捞成本节省2/3以上,可提升工程运行安全,设施运行、维护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0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浓香型白酒生产用滤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路面拔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