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冷源经济充放冷管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0140.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1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宝禄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经济 充放冷 管路 系统 | ||
一种智能冷源经济充放冷管路系统,通过特殊的管路设计,避免了新增专用充放冷管道、阀门、冷源、循环泵,能大幅节约系统建设投资,同时由于采用了电动阀门及控制系统,能自动实现阀门大的切换,管理和维护大的便利性不仅没有下降还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年制冷的大型空调冷源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冷源经济充放冷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场景及净化厂房、电子车间、芯片制造生产、医药生产等类似场景中,往往因其重要性、服务中断损失巨大、全年存在较大的热负荷的特性,存在全年持续不间断供冷的需求。
在典型应用中为了便于使用,往往在常规主冷源及管路系统的基础上,再设置专门的充冷/放冷管路及专门的充冷冷源,这样虽然充放冷架构简单且与主用冷源及管路系统区分明显,但专用的充放冷管路及专用冷源设备均大幅提高了系统投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冷源的经济充放冷管路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主冷源系统与充放冷系统在冷源设备与管路上的复用,避免新增专门的充放冷管路与充冷冷源设备,提升管路系统的经济性,降低投资。同时通过电动阀门的切换,实现按需自动充放冷,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提高运维人员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充冷冷源设备与管路投资,既节约管路系统初投资又提升系统可靠性。
本申请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冷源经济充放冷管路系统,其特征是包含主冷源、冷冻水供回水管路、冷冻水循环泵、蓄冷罐、电动阀、兼用充放冷管路系统;且不包含专用充/放冷泵及专用充冷冷源。所述兼用充放冷管路系统在近冷源侧冷冻水供水主管与每台/组蓄冷罐连接的管路上有一分支管路与冷冻水回水管路直接相连,且在每条与冷冻水回水管路相连的分支管道上设有一电动阀CV-3;同时在该近冷源侧冷冻水供水主管与所述每条分支管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一电动阀C-2;同时在近冷源侧冷冻水供水主管上有旁通管绕过蓄冷罐与近负载侧冷冻水供水主管直接相连,该近负载侧冷冻水供水主管有管道与每台/组蓄冷罐相连接,同时在每条旁通管上设有一电动阀C-1。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CV-3除应具备与电动阀C-1、C-2类似的通过控制电源通断来实现开闭的功能,尚应具备根据电控/数控信号进行流量控制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CV-3除去因为安全而冗余设置的CV-3外剩余的CV-3电动阀门,在其安全可控开度下限内,其CV值之和应小于冷源系统设计额定供冷流量的K倍,所述安全可控开度下限介于最大开度的12%至45%之间。所述某开度下CV值为该规定开度下,阀门两端压差达到100KPa时,其通过的流量。所述K为蓄冷罐设计备冷时间除以设计充冷时间。所述设计充冷时间为设计容量的蓄冷能量全部使用完毕后,重新充冷至蓄冷能量充满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C-1、C-2与CV-3接受智能冷源的控制,可实现正常供冷、应急供冷/蓄冷罐放冷、正常供冷+蓄冷罐充冷三种管路系统的自动切换。所述正常供冷为主冷源机械/自然供冷,蓄冷罐旁通;应急供冷为蓄冷罐放冷,主冷源旁通;正常供冷+蓄冷罐充冷为主冷源机械/自然供冷同时给蓄冷罐充冷。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可以无需专用充/放冷泵同时也无需专用充冷冷源,且具备三种电动阀,在实现管路切换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整体冷源建设的投资,同时由于自动实现切换,也减轻了运维和技术使用的难度,提升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实例,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型劳动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普通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宝禄,未经付宝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0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