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3113.4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姿男;张静;金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邓巧莲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压 功能 穴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涉及药贴技术领域,所述药贴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刺激装置,所述刺激装置的后端固定有动力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刺激装置,通过动力电机带动伞形齿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柱上下移动,传动柱上下移动带动刺激板上下移动,使刺激板表面的磁疗珠对药贴表面进行挤压,通过往复的挤压能增加皮肤内部的血液流速,使药物渗入皮肤的速度更快,同时刺激板表面的加热板能加热刺激板使刺激板加热药物,进一步加快药物渗入皮肤的速度,加快药物的生效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现有的穴位贴在使用时只能通过药物自动渗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药物渗入皮肤的速度慢,导致穴位贴起效慢,延长治疗时间,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解决了穴位贴通过药水自动渗入皮肤的方法治疗出效果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包括药贴,所述药贴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刺激装置,所述刺激装置的后端固定有动力电机;
所述刺激装置包括外层板,所述外层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的下端固定有刺激板,所述引导柱的中间在刺激板的上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的后端齿接有伞形齿;
所述刺激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表面固定有磁疗珠。
优选的,所述外层板的上端设置有开孔且开孔与传动柱和引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伞形齿与动力电机通过传动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动圈且传动圈与伞形齿齿接,所述外层板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机通过正反转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刺激板的表面设置有加热板且加热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药贴包括贴片,所述贴片的上端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间在贴片的上端位置处固定有药物贴。
优选的,所述药物贴的下端涂抹有药糊,所述外层板的下端设置有滑块且与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药物贴的下端与贴片的下端齐平,所述滑槽的右端设置有阻挡板且阻挡板由上到下插接在滑槽的表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功能的穴位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刺激装置,通过动力电机带动伞形齿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柱上下移动,传动柱上下移动带动刺激板上下移动,使刺激板表面的磁疗珠对药贴表面进行挤压,通过往复的挤压能增加皮肤内部的血液流速,使药物渗入皮肤的速度更快,同时刺激板表面的加热板能加热刺激板使刺激板加热药物,进一步加快药物渗入皮肤的速度,加快药物的生效速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药贴,采用滑槽来固定外层板的位置能很好的方便刺激装置的移动,使每次使用都能更换一个新的药贴,从而保证与药贴表面的卫生,同时避免滋生的细菌感染,保证使用者患处迅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刺激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刺激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药贴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31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