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独栋建筑物专用电磁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63645.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2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存良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9/10;F24D13/00;F24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建筑物 专用 电磁 供热 系统 | ||
1.小型独栋建筑物专用电磁供热系统,包括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上设置有第一供热泵(3),所述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供热介质进流管路(4),所述第一供热介质进流管路(4)远离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5),三通管(5)包括三通管出流管口(5a)、三通管第一进流管口(5b)、三通管第二进流管口(5c),且第一供热介质进流管路(4)与三通管第一进流管口(5b)相连通,所述三通管出流管口(5a)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过流金属罐(19),所述第一过流金属罐(19)的顶端连通有第二供热介质进流管路(20),所述第二供热介质进流管路(20)的内腔设置有第二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8),所述第二供热介质进流管路(20)远离第一过流金属罐(19)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过流金属罐(13),所述第二过流金属罐(13)的顶端连通有第三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2),所述第一过流金属罐(19)内安装有第一底部堵板(23)和第一顶部堵板(21),所述第二过流金属罐(13)内均安装有第二顶部堵板(14)和第二底部堵板(35),所述第一顶部堵板(21)和第一底部堵板(23)各自的非中心部分分别对应均布贯穿开设有第一顶部供热介质出流孔(26),第一底部供热介质进流孔(27),第一底部堵板(23)和第一顶部堵板(21)各自的中心部分分别对应贯穿开设有第一底部通孔(29)和第一顶部通孔(24),第二底部堵板(35)的中心部分贯穿开设有第二底部通孔(30),第二顶部堵板(14)的偏心部分贯穿开设有第二顶部通孔(34),若干根传热管主体设置在顶部堵板和底部堵板之间,传热管两端管口分别与出流孔、进流孔密封固接,过流罐周壁、堵板未贯穿开设出流孔或进流孔的部分与传热管之间的空间形成对应设置在第一过流金属罐内的第一传热室(42)和对应设置在第二过流金属罐内的第二传热室(43),传热室在顶部堵板和底部堵板之间和传热管相互隔开而互不相通,第一过流金属罐(19)底部、第一底部堵板(23)和第一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6b)后端管口周壁之间对应形成第一进流室(44),第一过流金属罐(19)顶部、第一顶部堵板(21)和第二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8)前端管口周壁之间对应形成第一出流室(45),第二过流金属罐(13)底部、第二底部堵板(35)和第二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8)后端管口周壁之间对应形成第二进流室(46),第二过流金属罐(13)顶部、第二顶部堵板(14)和第三供热介质出流管路(12)前端管口周壁之间对应形成第二出流室(47),所述第一过流金属罐(19),第二过流金属罐(13)上分别对应固定套装有第一保温垫(22),第二保温垫(15),第一保温垫(22)和第二保温垫(15)分别对应固定套装有第一电磁导电线圈(40)和第二电磁导电线圈(41),所述三通管第二进流管口(5c)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6b),所述第一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6b)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6a),所述第一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6a)上连通有传热介质进流管路(9),所述传热介质进流管路(9)上设置有第二供热泵(7),所述传热介质进流管路(9)远离第一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6a)的一端连通有传热介质循环缓存补给箱(10),所述传热介质循环缓存补给箱(10)的顶部连通有第三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11b),所述第三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11b)上连通有第三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独栋建筑物专用电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6b)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流金属罐(19)内部的第二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8)连通,所述第三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1a)远离第三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11b)的一端与第二过流金属罐(13)连通,所述第三传热介质内置进流管路(11a)远离第三传热介质外置进流管路(11b)的一端与第二过流金属罐(13)连通,在每根传热管内固定填充有直线段状杆体(37)与螺旋叶片(38),传热管、直线段状杆体(37)与螺旋叶片(38)均由金属材料构成,螺旋叶片(38)以围绕直线段状杆体(37)沿螺旋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套装在直线段状杆体(37)上,螺旋叶片(38)与直线段状杆体(37)密封固接且同时与传热管周壁密封固接,传螺旋叶片(38)相应与直线段状杆体(37)、热管周壁共同形成围绕直线段状杆体(37)沿螺旋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流道—螺旋线状供热介质过流通道(39);保温垫均由岩棉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存良,未经王存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36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可调的可变电感器
- 下一篇:一种钢管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