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换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65589.X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舟;曾果;宋宜展;何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伽利略工业装备(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24 | 分类号: | B60T13/2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换向 结构 | ||
一种气动换向结构,涉及液压气动技术领域,所述气动换向结构包括气缸端盖和顶杆,所述气缸端盖上设有阀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阀腔内且贯穿所述气缸端盖两侧,所述气缸端盖上还设有自所述气缸端盖的第一侧延伸入所述阀腔内以供气体推动所述顶杆朝所述气缸端盖的第一侧移动的气流通道。本申请气动换向结构及气缸无需设置弹簧,而是采用气流压力驱动顶杆实现复位,避免了因弹簧疲劳使换向结构出现故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压气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气动系统中使得气流换向的结构一般采用弹簧的复位力顶推阀芯或者杆件等部件移动使得阀芯或杆件复位,在实际中长时间使用时,由于弹簧疲劳、摩擦力变化等原因,气动换向结构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利用弹簧复位的气动换向结构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动换向结构,利用气体压力驱动顶杆达到复位目的,能够避免因弹簧疲劳使气动换向结构出现故障的问题。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动换向结构,所述气动换向结构包括气缸端盖和顶杆,所述气缸端盖上设有阀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阀腔内且贯穿所述气缸端盖两侧,所述气缸端盖上还设有自所述气缸端盖的第一侧延伸入所述阀腔内以供气体推动所述顶杆朝所述气缸端盖的第一侧移动的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顶杆包括顶杆本体,所述顶杆本体中端设有供气体推压以带动所述顶杆移动的受力盘。
进一步地,所述阀腔包括容纳所述受力盘的中间腔,所述中间腔远离所述第一侧处设有截面小于所述中间腔的端部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端部腔与所述中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腔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一端处设有能供所述顶杆自由穿过的第一盖板,所述气缸端盖上设有收容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沉台,所述阀腔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端处设有能供所述顶杆自由穿过的第二盖板,所述气缸端盖上设有收容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沉台。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包括自所述第一侧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自所述端部腔沿径向延伸至所述气缸端盖外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设有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盘外周侧设有环形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杆2移动至所述顶杆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11平齐时,所述受力盘22与所述中间腔132靠近所述端部腔133的一端之间形成有间隙。
较优地,所述阀腔内靠近所述第一侧处设有能供所述顶杆自由穿过的中间座,所述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中间座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阀腔靠近所述第一侧处设有限位腔,所述中间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腔相对应的限位板。
所述中间座上设有自所述中间座内侧通往外侧的通孔,气缸端盖上还设有连通所述通孔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气缸端盖外侧的第二气流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气动换向结构在气体进入气缸顶推活塞运动时,部分气体自气缸端盖的第一侧经过通道进入阀腔,顶推阀腔内的顶杆复位,本申请气动换向结构无需设置弹簧,而是采用气体压力驱动顶杆进而实现换向,避免了因弹簧疲劳使气动换向结构出现故障的问题。
2、中间座设置通孔以及气缸端盖上设置第二气流通道,有利于顶杆的移动,避免了中间腔内产生负压和增压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气动换向结构的顶杆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伽利略工业装备(中山)有限公司,未经伽利略工业装备(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5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罩加工用压力整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的地面投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