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抗震抱箍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69274.2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3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媛媛;邱佳美;张鑫悦;冯寒非;卢佳亮;李龙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栋然 |
地址: | 05001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抗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抗震抱箍,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外半环和下外半环以及设置在上下外半环内并且相互扣合的上内半环和下内半环,所述上外半环与上内半环通过弹性柱连接,所述下外半环与下内半环通过弹性柱连接,上内半环与下内半环扣合后将管道抱紧;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内半环将管道进行抱紧,并且通过弹性柱与对应的外半环进行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管道外径调整两个内半环的位置,使得同一个抱箍能够抱紧不同直径的管道,为管道的选择与铺设实现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抗震抱箍。
背景技术
管线铺设作为建筑的基础性工程,包括地上建筑体内的管道铺设和位于地下的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因此在现有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管道铺设,用于输送自来水、消防水和天然气等。若这些管道直接固定在墙体上,在发生地震时,往往容易发生坠落,从而造成二次伤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用于管道固定的支架需要有较好的抗震性。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当要安装的管道直径不一,需要使用的抱箍型号也不同,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用于挑选抱箍,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携带不同型号的抱箍并进行分类,安装时,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匹配,使得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抗震抱箍,可以使一个抱箍能够抱紧不同直径的管道,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适应抗震抱箍,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外半环和下外半环以及设置在上下外半环内并且相互扣合的上内半环和下内半环,所述上外半环与上内半环通过弹性柱连接,所述下外半环与下内半环通过弹性柱连接,上内半环与下内半环扣合后将管道抱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柱包括内弹簧以及包裹在内弹簧外侧的橡胶外包,所述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内外半环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弹性柱呈发散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内半环和下内半环采用弹性材质。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外半环和下外半环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在对应的凸缘上设有位置相对的安装孔,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螺栓实现上外半环和下外半环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弹簧的两端与对应的内外半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内半环(也就是上内半环和下内半环)将管道进行抱紧,并且通过弹性柱与对应的外半环进行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管道外径调整两个内半环的位置,使得同一个抱箍能够抱紧不同直径的管道,为管道的选择与铺设实现极大的便利。同时两个内半环采用弹性材质,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根据管道直径进行伸缩,从而改变抱箍直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外半环配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外半环1和下外半环2,在上下外半环的内部设有相互扣合的上内半环3和下内半环4,在上外半环1与上内半环3之间设有弹性柱,在下外半环2与下内半环4之间设有弹性柱,上外半环1与上内半环3通过弹性柱连接,下外半环2与下内半环4通过弹性柱连接,上内半环3与下内半环4扣合后将管道抱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9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鼻子
- 下一篇:一种镜面反射型同轴光电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