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79007.3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4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龙;樊凤梅;高懿慈;杨思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 ||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源,用于产生光束;
硅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包括光输出波导;用于将所述光束调制成信号光,并通过所述光输出波导将所述信号光发射出去;
光纤带,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光输出波导的出光面耦合连接,所述光输出波导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光纤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光输出波导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光纤端面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光纤端面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增透膜;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与所述硅光芯片的入光口耦合连接,以实现光的接收;所述光源通过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硅光芯片连接;
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输出波导的出光面垂直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光纤的光纤端面、所述增透膜均与所述出光面形成第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8~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的厚度为5~2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为金属增透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光芯片包括硅光电路芯片,所述硅光电路芯片包括二氧化硅层与硅基层,所述二氧化硅层设置于所述硅基层上,所述光输出波导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
所述二氧化硅层与所述光纤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硅基层与所述光纤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硅基层突出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反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包括纤芯、包裹于所述纤芯的包层及包裹于所述包层的盖板,所述纤芯的光纤端面与所述光输出波导的出光面相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一光纤的直径尺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光纤中纤芯的直径尺寸。
10.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源,用于产生光束;
硅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包括光输入波导;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纤带,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与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与所述硅光芯片的出光口耦合连接,以实现光的发射;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光输入波导的入光面耦合连接,所述光输入波导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光纤的光纤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光输入波导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光纤的光纤端面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光输入波导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光纤的一侧设置有增透膜;所述光源通过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硅光芯片连接;
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790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部风压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爆珠的柳叶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