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88742.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健;吴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智健;吴易东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气管 插管 切开 导管 内壁 生物膜 吸痰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包括双层的主体,其中内层的一端设有可展开的刷洗部,并且主体两端开口、形成贯通的气道;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至所需的位置后,将刷洗部展开、使之可触及人工气道的内壁,此时向外拉动吸痰管,刷洗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气道内壁上的分泌物粘膜刷洗下来并推出,在吸痰管完全抽出时将其与痰液一并收集到外袋中,从而可方便、安全地进行收集。该装置可以有效去除呼吸系统分泌物长期粘附在人工气道内壁上形成的生物膜,减少细菌滋生,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提高人工气道的通畅性、改善呼吸支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耗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
背景技术
当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并达到需要呼吸机进行有创通气支持的程度时,就需要对其建立人工气道,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式。呼吸衰竭患者一般都存在或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清除能力下降等问题。在建立人工气道之后,原有的气道廓清和保护能力不再完整,大量呼吸系统分泌物需要从人工气道吸引排出,这时一些分泌物会粘附、沉积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内表面、形成生物膜,促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并储存在生物膜上,这些累积的病原微生物极易再次进入呼吸系统,使感染反复迁延,不易控制,导致抗菌素疗程延长,甚至延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间;同时,粘附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内表面分泌物使得人工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通气阻力增大,呼吸做功增加。常规的静脉以及气管内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只能对患者体内的病原菌进行杀灭、但并不能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分泌物和生物膜中定植和繁殖的病原微生物产生作用,因此最佳的办法是定期清除这些分泌物和生物膜,但是目前常用的吸痰管和吸痰方式并不能对这些分泌物和生物膜进行清除、也无法杀灭其中的病原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套接并可相对移动的外管和内层,所述内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且所述内层的尾部伸出所述外管的尾部,所述内层一端设有可展开的刷洗部;所述主体两端均开口、在所述主体内部形成贯通的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和所述内层靠近尾部一侧的外壁上均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洗刷部为充气膨胀式结构,所述外管头部开口、尾部封闭并设有单向充气口,所述洗刷部套设在所述外管头部;所述内层为中空的内管,所述内管两端开口,且所述内管头部伸出所述气囊,构成所述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洗刷部为可压缩回弹式结构,所述内层为中心柱,所述洗刷部设在所述中心柱头部、并收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外管两端开口、构成所述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包括双层的主体,其中内层的一端设有可展开的刷洗部,并且主体两端开口、形成贯通的气道;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至所需的位置后,将刷洗部展开、使之可触及人工气道的内壁,此时向外拉动吸痰管,刷洗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气道内壁上的分泌物粘膜刷洗下来并推出,在吸痰管完全抽出时将其与痰液一并收集到外袋中,此时可以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安全、无污染地抛弃。该吸痰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去除呼吸系统分泌物长期粘附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上形成的生物膜,减少细菌定植和滋生,避免其造成机械通气患者迁延不愈的肺部感染,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提高人工气道的通畅性,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患者的呼吸负荷,从而改善呼吸支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痰渍生物膜的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智健;吴易东,未经张智健;吴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88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的立托装置
- 下一篇:裱纸机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