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94758.2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7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袁胜蓝;赵梦龙;张斌;程天宇;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14 | 分类号: | A44C5/14;A44C5/16;A44C5/20;A44C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李艳霞;常云敏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穿戴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生耳组件包括生耳管,第一头钉,第二头钉,弹性件及挡部。第一头钉的一端及第二头钉的一端装设于生耳管的两端,第一头钉的另一端及第二头钉的另一端用以分别收容于相应的轴孔内。弹性件装设于生耳管内,弹性件的一端抵持第一头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第二头钉或生耳管的抵持壁。挡部设置于第一头钉的外周壁,生耳管用以带动第二头钉沿第一头钉滑动,并抵持挡部,以调节生耳组件的长度。显然,生耳组件无需设置拨杆,使用者仅需直接握持并推动生耳管,便可轻松实现生耳组件的拆装,体验感更好。另外,在相同外观需求条件下,本申请的生耳组件明显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类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等。以手表为例,手表包括表盘,表带及生耳,表盘与表带之间通过生耳进行连接固定。请一并参阅图1a,图1b及图1c,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有两种生耳,即无拨杆生耳100a(参图1a)和拨杆生耳100b(参图1b及图1c)。其中,针对无拨杆生耳100a,当对穿戴设备进行拆装时,通常需要借助专用工具插入耳托,再向内撬动,才能解锁并将生耳取出。显然,对用户来说,用户一般不能独自完成上述操作,且在拆装时容易发生意外,影响拆装效率。而针对拨杆生耳100b,其通常是采用铆接和焊接的方式或者采用螺纹和胶水的方式将拨杆101装入头钉102。然而该种方式容易导致拨杆101装入头钉102的生产良率不稳定且人工成本高。另外,当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导致拨杆101受汗液浸渍产生锈蚀断裂或直接脱落,进而导致表带无法卸下,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可方便实现拆装的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生耳组件。生耳组件包括生耳管,第一头钉,第二头钉,弹性件及挡部。第一头钉的一端及第二头钉的一端装设于生耳管的两端,第一头钉的另一端及第二头钉的另一端用以分别收容于相应的轴孔内。弹性件装设于生耳管内,弹性件的一端抵持第一头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第二头钉或生耳管的抵持壁。挡部设置于第一头钉的外周壁,生耳管用以带动第二头钉沿第一头钉滑动,并抵持挡部,以调节生耳组件的长度。显然,生耳组件可将拨杆的功能用生耳管取代。即无需设置拨杆,使用者仅需直接握持并推动生耳管,便可轻松实现生耳组件的拆装,且体验感更好。另外,在相同外观需求条件下,本申请的生耳组件明显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生耳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生耳管沿其轴向方向还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头钉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头钉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头钉及所述第二头钉。显然,该设计中,生耳组件为无拨杆设计,其外观简洁美观,成本较低,且不会刮伤表带,特别是毛圈尼龙带材质的表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生耳管与所述第二头钉一体成型,所述生耳管远离所述第二头钉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生耳管沿其轴向方向还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形成所述抵持壁,所述第一头钉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头钉及所述抵持壁。显然,该设计中,生耳组件为无拨杆设计,其外观简洁美观,成本较低,且不会刮伤表带,特别是毛圈尼龙带材质的表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生耳组件还包括握持件,所述握持件设置于所述生耳管的外周壁上,用以供使用者操作,以移动或滑动所述生耳管。显然,该设计中,通过设置握持件,可方便移动或滑动生耳管,且可轻松实现生耳组件的拆装,体验感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握持件上设置有纹路。显然,该设计中,通过于握持件上设置纹路,纹路可以呈交叉网格状或其他形状,可有效提升摩擦力,并提升用户操作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94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座式单轨的检修车
- 下一篇:一种外周介入穿刺角度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