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96249.3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4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华;马荣;贺亚琴;张燕萍;郭芳;王东;李波;吕英;王青荣;刘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9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后浇带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包括模板和支撑装置,模板被支撑装置支撑在后浇带底部,其中: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柱与模板之间设有防偏体系,所述防偏体系包括:第一防偏组件,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第一防偏组件设有四个第一防偏部;第二防偏组件,设置在所述模板上,第二防偏组件设有与四个第一防偏部一一对应的第二防偏部;其中,通过将第一防偏部与其对应的第二防偏部配合,防止模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于后浇带偏移,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通过在支撑装置内设置防偏体系,使得在固定模板时,防偏体系能够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实现对模板的有效固定,防止模板偏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而模板作为后浇带施工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后浇带形成时的整体效果。
目前,在后浇带的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模板直接被立柱直接支撑在后浇带的底部,用于支撑浇筑的混凝土,而常规的模板以及其立柱之间,连接方式较为简便,通常是直接在模板边缘接近后浇带的边线处设置条状板,然后将立柱支撑在条状板的底部,实现对模板的支撑,而在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过程中,后浇带内的混凝土频繁振动,振动传递至模板上后容易导致模板产生微弱的偏移,影响后浇带的成型效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规避上述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通过在支撑装置与模板之间设置防偏体系,能够对模板在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限位,提高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模板,包括模板和支撑装置,模板被支撑装置支撑在后浇带底部,其中:
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柱与模板之间设有防偏体系,所述防偏体系包括:
第一防偏组件,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第一防偏组件设有四个第一防偏部;
第二防偏组件,设置在所述模板上,第二防偏组件设有与四个第一防偏部一一对应的第二防偏部;
其中,通过将第一防偏部与其对应的第二防偏部配合,防止模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于后浇带偏移。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偏部为槽状结构,所述第一防偏部通过插入第二防偏部内与其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偏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每个连接部的两端均连接一个第一防偏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有四个,四个连接部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第一防偏部,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转体与支撑柱连接,连接部与转体之间转动连接,使得连接部能够通过相对于转体摆动至垂直于所述支撑柱的状态,且所述转体与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使得转体可通过转动具有对垂直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部在垂直方向的支撑功能。
优选地,所述转体呈槽钢状,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转体之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转体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转体的一端呈封闭状,当所述连接部转动至垂直于支撑柱状态时,其一侧面与所述转体的封闭端内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转体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可在转轴表面滑动,所述转体的一侧内壁设有与所述连接部表面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成,当所述第一防偏部与第二防偏部配合时,所述连接部与凹槽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96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厚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灌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面层裂缝修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