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墨辊自动擦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03172.8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97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汪伦斌;陈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5/04 | 分类号: | B41F3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马舒 |
地址: | 2459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墨辊自动擦墨结构,包括固定在墨辊架上的墨辊以及与驱动部相连的擦墨台,所述驱动部驱动擦墨台与墨辊的辊面抵接或分离,所述擦墨台与墨辊的接触面处设置有带有可溶解墨料的有机溶剂的吸液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部驱动擦墨台与墨辊的辊面抵接或分离,并在擦墨台与墨辊的接触面处设置有带有有机溶剂的吸液层,在吸液层吸收有机溶剂并与墨辊辊面抵接后,墨辊转动的同时即可擦去墨辊表面的墨料,擦墨干净且效率高,保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领域,具体是一种墨辊自动擦墨结构。
背景技术
墨辊作为印刷时的核心部件,在印刷完成后需擦去表面粘上的墨料,防止墨料凝固影响下一次印刷作业。
传统的印刷作业结束后,通常由员工拿纱头手动擦干墨辊,往往效率低下擦不干净,且擦墨过程有害气体挥发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墨辊自动擦墨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印刷作业结束后自动擦干墨辊表面沾有的墨料,效率高,保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墨辊自动擦墨结构,包括固定在墨辊架上的墨辊以及与驱动部相连的擦墨台,所述驱动部驱动擦墨台与墨辊的辊面抵接或分离,所述擦墨台与墨辊的接触面处设置有带有可溶解墨料的有机溶剂的吸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擦墨台包括固定台以及固定在固定台上的渗透网,所述固定台与渗透网围合形成液腔,注液管的出液口贯穿固定台并与液腔相连通,注液管的进液口与有机溶剂源相连通;所述吸液层覆盖在渗透网的网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擦墨台上通过悬臂固定有用于刮去墨辊辊面液体的刮液筐,所述刮液筐的筐口与墨辊的辊面形状吻合,刮液筐的筐口随擦墨台同步与墨辊的辊面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以墨辊的转动方向为前方,所述刮液筐沿墨辊辊长方向布置在擦墨台的前端,刮液筐的筐口朝向与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液筐为硅胶材质,所述刮液筐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去筐内液体的排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部为固定在墨辊架上的气动导轨,所述擦墨台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气动导轨的导轨滑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墨辊架沿铅垂方向布置,气动导轨沿铅垂方向布置在墨辊架上,气动导轨驱动擦墨台自上而下移动从而与墨辊辊面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擦墨台呈弧面状,擦墨台与墨辊辊面形状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液层为可拆换式海绵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擦墨台的长度与墨辊辊长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部驱动擦墨台与墨辊的辊面抵接或分离,并在擦墨台与墨辊的接触面处设置有带有有机溶剂的吸液层,在吸液层吸收有机溶剂并与墨辊辊面抵接后,墨辊转动的同时即可擦去墨辊表面的墨料,擦墨干净且效率高,保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2、本实用新型的擦墨台由固定台和渗透网组合而成,二者围合形成液腔,且液腔与注液管相连通从而持续获取有机溶剂;吸液层覆盖在渗透网上后,有机溶剂即可透过渗透网渗透至吸液层上,使吸液层时刻饱和吸收有机溶剂,在擦墨时无需反复湿润吸液层,提高了擦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03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