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及卷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1526.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18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阳松柏;饶顺平;杨木强;王善奎;陈杰;李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郭宝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电芯抽芯 夹具 卷绕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及卷绕设备,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离子风分别进入第一导风孔和第二导风孔,从而吹到卷针内部,再通过分别与第一导风孔和第二导风孔连通的第三导风孔和第四导风孔吹到正在卷绕的内圈隔膜,在卷针抽针前1‑2秒,通入离子风,使离子风与内圈隔膜接触,中和隔膜上附带的静电,让隔膜与卷针之间形成一道气膜,从而阻止隔膜被卷针带离出裸电芯主体,有效避免了“电芯抽芯”现象的出现,极大降低抽芯比例,减少极片与隔膜报废概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及卷绕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产品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锂电池产品的商业化离不开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的开发,现阶段除部分大方型及动力软包电池采用叠片工艺外,其他类型动力电池及绝大多数的数码类锂离子电池均采用卷绕式生产工艺,卷绕式生产工艺是最广泛使用,也是技术最成熟的锂电池主流生产工艺。
现在卷针的结构都是一体或者组合的,裸电芯在卷绕过程中,隔膜自带静电或者与卷针摩擦产生静电,导致隔膜吸附在卷针表面,卷绕完成后,当卷针抽针时,容易将裸电芯内圈隔膜带离原有位置导致抽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及卷绕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卷针抽针时极易将裸电芯内圈隔膜带离原有位置导致抽芯的问题,其能够有效防止锂离子电芯抽芯问题的出现,极大降低抽芯比例,减少极片与隔膜报废概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电芯抽芯的夹具,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导风孔;所述第二卷针和所述第一卷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卷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导风孔;其中,所述第一卷针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导风孔,多个所述第三导风孔分别和所述第一导风孔连通;所述第二卷针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四导风孔,多个所述第四导风孔分别和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三导风孔呈等间距排布且贯穿所述第一卷针,多个所述第四导风孔呈等间距排布且贯穿所述第二卷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孔和所述第二导风孔的孔径相等,且所述所述第一导风孔和所述第二导风孔的孔径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孔和所述第二导风孔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第一导风孔和所述第二导风孔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用于导入离子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风孔和所述第四导风孔的孔径为1mm~2mm。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接头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导风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的内径等于所述气管接头的外径,所述气管的外径比所述气管的内径大2mm~4mm。
一种卷绕设备,其包括上述用于防止电芯在卷绕过程中抽芯的夹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1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粉溶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按摩搓洗一体手持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