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气泄漏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9513.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3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方沛军;宣锋;宋志强;姜方;伍远安;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马帅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泄漏 探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气泄漏探测装置,属于氢气泄漏探测技术领域,安装两个氢气管道的管道接头处,所述氢气泄漏探测装置包括氢探模块,套设在所述管道接头的外侧,所述氢探模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合页结构,另一侧适于在所述管道接头卡合在所述氢探模块的内腔时通过锁紧件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还设有探测器和氮气抑爆器,所述探测器与终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氢气泄漏探测装置,安装卡在管道接头上,监测效率高、成本低,提高工作站内发现漏气的可控风险,能够大大缩短加氢站事故响应处置时间,在火灾发生初期进行快速抑制,有效避免事故的发展与升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泄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气管道接头的泄漏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加氢站、加气站都是采用管道输送气体,管道与管道连接用的接头连接处,无法避免出现漏气现象,如长时间漏气聚集,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对于密闭空间内的消防和抑爆,可以采用强制通风和惰化可燃混合气等方法来实现。强制排风的原理是将新鲜空气吸入密闭空间并强制排出室内气体,从而防止爆炸性气体的积累,用新鲜空气的稀释作用来限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同时限制了爆炸性气体的停留时间。惰化可燃混合气的方式是通过采用惰性气体将密闭空间内的可燃混合气进行稀释以限制空间内的氧气浓度来达到降低火焰传播速率及有效抑制爆炸的效果。
但是,现有加氢站的安防措施均存在采用被动式防护措施来保证整站的运行安全,对于已经发生的泄漏和火灾等危险情况,需要采用人工进行现场处理,而危害的处置也经常出现无法快速响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气泄漏探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人工监测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加氢站事故响应处置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气泄漏探测装置,安装两个氢气管道的管道接头处,包括氢探模块,套设在所述管道接头的外侧,所述氢探模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合页结构,另一侧适于在所述管道接头卡合在所述氢探模块的内腔时通过锁紧件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还设有探测器和氮气抑爆器,所述氮气抑爆器与所述探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探测器与终端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器包括探头、控制器、报警器和通信模块,所述探头和所述控制器均设于所述氢探模块内,所述报警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氢探模块外,所述探头、所述报警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探头用于监测氢气的浓度和/或压力,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将所述探头探测氢气的浓度和/或压力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氢气排气阀,所述氢气排气阀设置在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氢气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当所述探头测得的数值大于阈值时,所述氢气排气阀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氮气抑爆器包括氮气源、控制阀和氮气抑爆环,所述氮气抑爆环固定安装于所述氢探模块的内腔顶部,且环绕在所述管道接头的正上方,所述氮气抑爆环与所述氮气源之间通过输气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输气管路上,当所述探头测得的数值大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氮气抑爆环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喷射氮气的喷射孔,以适于对氢气浓度进行稀释。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贴合处设有密封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合页结构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及连接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的转动轴,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中的任意一个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另一个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壳体的一端,以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9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