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22902.9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8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宋佩耕;王楠;沈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8;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26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导热 缓冲 结构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和导热体;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个平行并列设置的电芯和两个端板;两个端板,分别位于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电池模组主体的四周侧面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套有一个打包带;每个端板与相邻的电芯之间,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隔热片;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的侧面之间,分别具有一个预留的间隙;导热体的上部,插入到全部间隙中,用于进行电芯侧面的散热;导热体的下部,通过导热胶与全部电芯的底面相粘接,用于进行电芯底部的导热。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既能解决电池模组的冷却和均温问题,又能解决因电池模组膨胀而产生的膨胀力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锂电池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新能源车使用的锂电池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会出现因为模组温升过高,无法持续进行高倍率充放电,影响整车运行,尤其是夏季高温报警,并且由于长时间的温差不均等问题,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另一方面,随着单体电芯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电芯的膨胀力也越来越大,相对应模组的膨胀力也越来越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以解决电池模组的高温、均温问题及模组膨胀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和导热体;
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个平行并列设置的电芯和两个端板;
两个端板,分别位于电池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
电池模组主体的四周侧面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套有一个打包带;
其中,每个端板与相邻的电芯之间,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隔热片;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的侧面之间,分别具有一个预留的间隙;
其中,导热体的上部,插入到全部间隙中,用于进行电芯侧面的散热;
导热体的下部,通过导热胶与全部电芯的底面相粘接,用于进行电芯底部的导热。
优选地,导热体的底面,与一个液冷板的顶面,通过导热胶相粘接。
优选地,隔热片为绝缘隔热片。
优选地,导热体,包括水平导热部和插入导热部;
水平导热部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多个插入导热部;
每个插入导热部,用于插入相邻的两个电芯侧面之间的间隙中;
插入导热部的左右两侧面,分别通过导热胶与相邻的电芯侧面相粘接。
优选地,水平导热部和插入导热部的表面,涂覆有超导热材料涂层。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插入导热部之间的横向间距,等于电芯的横向宽度。
优选地,水平导热部和插入导热部,均是采用弹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结构。
优选地,水平导热部和插入导热部的材料,是聚氨酯、硅系橡胶或者硅系发泡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2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镭雕装置
- 下一篇:降压动态补偿软起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