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翻车机清洁生产的煤尘综合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39625.2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2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爱国;武桐;曹卫冲;刘庆峰;周凯;张波;李宁;杨春振;李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翻车 清洁 生产 煤尘 综合治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翻车机清洁生产的煤尘综合治理装置。包括,漏斗,方锥型结构,小径端朝向下竖直设置,大径端的顶部设置两排雾化喷嘴,两排雾化喷嘴相对设置,两排雾化喷嘴分别位于倾翻侧和非倾翻侧;方型筒,底部与漏斗顶部的大径端相接,方型筒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吸风口,吸风口位于非倾翻侧。两排雾化喷嘴相对进行对喷,在漏斗上方形成覆盖整个断面的水幕,在水幕下方形成雾池。漏斗上部含尘气体在“扇叶效应”作用下,穿越雾池区域,煤尘被高效捕集后进入吸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组织煤尘治理环保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翻车机清洁生产的煤尘综合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翻车卸煤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由于翻车机坑到下部漏斗为封闭结构,煤倒入漏斗后,气体从漏斗中置换出,强烈气流并携带煤尘从漏斗两侧冲出。翻车机端环带动火车车厢在翻转过程中,形成“扇叶效应”造成非倾翻侧气流较大,约占总气量约3/4,倾翻侧气流较小,约占总气量1/4。国内输煤翻车线,多数已配备标准干雾抑尘装置。干雾系统通过PLC控制与火车翻车信号联动,翻车作业时干雾开启,但单纯干雾抑尘无法完全控制翻车机房内粉尘,尤其是非倾翻侧扬尘较严重,翻车机房内煤尘浓度无法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19总尘4mg/m3、呼尘2.5mg/m3指标。
利用吸风口吸取翻车机产生的煤尘气体并进入后续除尘系统集中处理,煤粉/煤尘资源回收,气体近零排放或回流车间内部,是无组织煤尘深度治理的主流思路。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常出现以下共性问题:(1)翻车作业产生煤尘气体气量及颗粒物浓度波动大,造成后续除尘系统不稳定,排放超标。(2)后续处理系统如为洗涤+湿式静电除尘工艺,则投资较大、系统复杂、北方冬季环保问题突出(水系统保温、伴热等)且电场放电易产生安全隐患。(3)煤尘在迁移过程中积存在管线或设备角落,长时间易发生自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翻车机清洁生产的煤尘综合治理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现翻车机清洁生产的煤尘综合治理装置,包括,
漏斗,方锥型结构,小径端朝向下竖直设置,大径端的顶部设置两排雾化喷嘴,两排雾化喷嘴相对设置,两排雾化喷嘴分别位于倾翻侧和非倾翻侧;
方型筒,底部与漏斗顶部的大径端相接,方型筒的一侧侧壁上设置吸风口,吸风口位于非倾翻侧。
两排雾化喷嘴相对进行对喷,在漏斗上方形成覆盖整个断面的水幕,在水幕下方形成雾池。漏斗上部含尘气体在“扇叶效应”作用下,穿越雾池区域,煤尘被高效捕集后进入吸风口。
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高压雾化形成覆盖整个翻车机地坑断面的水幕,在水幕下方形成雾池,翻车机翻转扇动含尘气体迁移流动,由倾翻侧穿越雾池区域至非倾翻侧,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粉尘被脱除。通过在非倾翻侧设置吸风口及吸风支管、分管、主管的合理布置,实现最佳的抽吸效果,实现对翻车机漏斗上方区域全覆盖拢尘,不留死角吸控暴走煤尘。
采用湿排灰方案提高了地面净化装置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实现无人值守。即干式净化系统收集到的煤尘被快速高效水冲排走,并进入翻车机周边含煤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干式滤筒净化系统配套适合水冲洗的新型除尘装置,其具有虹吸结构和控制系统,实现收集的烟尘煤灰可靠收集,且能安全被水冲走,整个过程全自动控制,降低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39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