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42511.3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0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涵;杨涌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创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8 | 代理人: | 刘创先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发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设备,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腔体内设有多个发酵床,所述发酵床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皮带连接传送带的传动端,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外接传动电机,所述腔体对应发酵床设有支撑杆,所述腔体内壁上设有供风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所述腔体上端设有腔盖,腔体下端设有支座所述腔体内部底端设有料液箱,所述腔体内对应发酵床设有向下倾斜的喷雾嘴,所述腔体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操作便捷,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传统红茶发酵加工耗时长,生产效率低,易使生产出的红茶含有浓郁苦涩味而影响口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茶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是以生采摘的生鲜茶树的嫩芽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而红茶是属于茶叶中的全发酵茶,采摘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制作而成的茶。其中发酵工艺是红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而茶叶发酵的目的,是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反应,从而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现有的茶叶发酵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进入发酵室发酵,由于传统红茶的发酵一般依靠茶叶自带的微生物进行,此过程的红茶存在加工耗费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易使生产出的红茶含有浓郁苦涩味而影响口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设备,有效解决了传统红茶发酵加工耗时长,生产效率低,易使生产出的红茶含有浓郁苦涩味而影响口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茶发酵设备,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腔体内设有多个发酵床,所述发酵床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皮带连接传送带的传动端,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外接传动电机,所述腔体对应发酵床设有支撑杆,所述腔体内壁上设有供风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所述腔体上端设有腔盖,腔体下端设有支座所述腔体内部底端设有料液箱,所述腔体内对应发酵床设有向下倾斜的喷雾嘴,所述喷雾嘴通过管道和水泵与料液箱连接,所述腔体上对应料液箱设有带密封圈层的添料门,所述添料门上设有可视窗,所述腔体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所述腔盖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腔盖内设有紫外线照射灯,所述腔盖与腔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料液箱内按以下百分比配制有料液,乳酸菌15-23%,醋酸菌5-10%,醪糟液21-34%和水35-46%。
进一步,所述腔体内最下层发酵床除外,其余发酵床的下端均等间距的安置有喷雾嘴。
进一步,所述料液箱上方设有筛网,所述筛网水平面低于出料口。
进一步,所述筛网与腔体内壁插接连接,所述腔体内壁上对应筛网设有卡槽。
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为温度检测仪和湿度检测仪。
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传动电机和水泵分别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红茶发酵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42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径管道生产线辅助切断装置
- 下一篇:纸板模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