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45944.4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0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灿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M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功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包括浮针本体,所述浮针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浮针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套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针管和注射口,改良原浮针的实心不锈钢针心,改良后为空心针心,在治疗手法如浮针扫散、再灌注等之后,可以在针具上接普通注射器,加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化瘀止痛的中成药,或者是抗炎止痛的西药,其治疗效果是原效果的叠加,并可及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血管损伤,避免严重的出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是浮针疗法,简称浮针,也是其专用工具一次性使用浮针的简称,浮针疗法是突破传统针灸理论,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用浮针针具特定位置皮下组织扫散以治疗疼痛,该疗法取效快捷确切,安全。且能取得高效益、高回报。近年来在国内外推广发展迅速,其简、廉、广、安、无痛的特点,将成为医院各科科室治疗疼痛普及的常用方法。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特制浮针针具为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留针时间长,针具不深入肌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浮针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不锈钢针心不能注射药物,部分筋膜疼痛疾病,局部存在无菌性炎症,如果浮针扫散治疗后可以在局部注射抗炎药物,或是改善循环的中成药,无疑会使浮针的疗效增加。第二,不锈钢针芯为实心,浅筋膜层有浅表静脉走行,穿刺时可能存在误伤风险,但实心的不锈钢针心,不能观察到静脉损伤后针管回血情况,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注射药物和穿刺时可能存在误伤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功能的浮针,包括浮针本体,所述浮针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浮针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套管;
所述浮针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软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针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口,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口。
优选的,所述针管包括注射口,所述针管的内部开设有注射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有四组,且固定块均匀的固定在浮针本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针管的材料为1cr18ni9(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材料为聚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针管和注射口,改良原浮针的实心不锈钢针心,改良后为空心针心,在治疗手法如浮针扫散、再灌注等之后,可以在针具上接普通注射器,加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化瘀止痛的中成药,或者是抗炎止痛的西药,其治疗效果是原效果的叠加,并可及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血管损伤,避免严重的出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管的切面示意图。
图中:1、浮针本体;2、连接座;201、连接口;3、固定块;4、针管;401、注射口;5、软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灿,未经刘锦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45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