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酸镁法生产稀硝酸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45996.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龚佳红;孙嫩霞;王克阁;张玉涛;张俊强;李猛;乔子军;李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42 | 分类号: | C01B21/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4752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稀硝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硝酸镁法生产稀硝酸的装置,具体包括将原料置于硝酸浓缩塔浓缩处理以后再经过漂白塔脱除亚硝酸以后再冷凝等一系列后续处理,本实用新型在公司原来生产浓硝酸装置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工艺参数及设备的改进来适应稀硝酸生产的需求,在兼顾浓硝酸生产的前提下也能保证稀硝酸的生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公司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稀硝酸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硝酸镁法生产稀硝酸的装置。
背景技术
稀硝酸生产方法分有五种,即常压法、全中压法、综合法、全高压法和双加压法,双加压法是氨的氧化采用中压、氮氧化物的吸收采用高压,此法吸收了全中压法与全高压法的优点,并可采用比全高压法更高的吸收压力,对工艺过程更为适用。使氨的损耗与铂催化剂的损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吸收率高、吸收系统采用高压,容积减少、酸浓度高、生产强度大,经济技术指标最优化,生产成本低,产品硝酸浓度在58~62%之间,尾气中NOX含量低,符合国际上的排放要求,基建投资适度,产品的浓度范围能基本满足化工生产需求,能量回收综合利用合理,是目前最常采用稀硝酸生产方法,稀硝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对原材料稀硝酸浓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浓度从40%也上升到68%左右,由于硝酸有二元恒沸混合物的显著特性,我公司的双加压工艺比较成熟,产品为58~62%的稀硝酸,工艺路线难以做很大的变更调整,浓度变化不能做大的调整,而生产浓硝酸的工艺流程中,工艺参数上有很大的操作弹性;考虑到公司浓硝酸的产能过剩,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公司人员从生产浓硝酸的工艺流程中对工艺参数和设备进行了改造调整,以便满足生产65%、68%的稀硝酸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硝酸镁法生产稀硝酸的装置,在公司原来生产浓硝酸装置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工艺参数及设备的改进来适应稀硝酸生产的需求,在兼顾浓硝酸生产的前提下也能保证稀硝酸的生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公司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硝酸镁法生产稀硝酸的装置,包括原料混合分配器,与原料混合分配器出口相连的硝酸浓缩塔,硝酸浓缩塔底部与硝酸镁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硝酸镁加热器出口与稀硝酸镁槽相连接,所述稀硝酸镁槽通过稀硝酸镁泵将物料送往硝酸镁蒸发器进一步处理,硝酸镁蒸发器收集的液体与浓硝酸镁槽相连通,浓硝酸镁槽通过浓硝酸镁泵将物料重新送往浓硝酸镁高位槽回收进一步利用,硝酸镁蒸发器顶部的气体通过间接冷却器冷却后送往镁尾水循环槽内循环利用;所述硝酸浓缩塔顶部硝酸蒸汽送入漂白塔进一步去气提从浓硝酸冷凝器冷却后的浓硝酸产品,所述漂白塔底部经漂白后的浓硝酸溶液经过成品酸冷凝器冷凝处理以后作为产品储存,漂白塔顶部浓硝酸气体经过浓硝酸冷凝器冷凝以后送入气液分离器分离,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体经过分配酸封以后一部分进入硝酸浓缩塔进一步利用,另一部分进入漂白塔继续漂白,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气体经塔尾水喷射器处理后送往塔尾水循环槽。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酸封将分配的液体分两路,一路经漂白酸封送入漂白塔,另一路经回流酸封回流至硝酸浓缩塔进一步浓缩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硝酸镁蒸发器上还设有一个与冷凝水膨胀槽相联通的出液管道,这样设置的目的是1.5MPa中压蒸汽共分两路,一路到硝酸镁加热器加热稀硝酸镁,给精馏塔提供动力,另一路到硝酸镁蒸发器,加热提浓硝酸镁,其1.5MPa冷凝液一同到冷凝水膨胀槽去减压膨胀,产生0.5MPa低压蒸汽与冷凝液,直接外送公共管网。
进一步的,所述漂白塔底部出口通过漂白塔底部酸封将液体送往成品酸冷凝器进一步冷凝。
进一步的,所述浓硝酸冷凝器、成品酸冷凝器和间接冷却器均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其冷却水进口与冷凝水罐相连,冷却水出口经循环回水泵或位差流入回收水槽,所述间接冷却器与镁尾水循环槽之间还设有一个镁尾水喷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45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