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3077.9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9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易柏军;刘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24 | 分类号: | F27B1/24;F27D17/00;F22B33/18;F01K1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球团竖炉 水冷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补汽凝汽式汽轮机、凝汽器、水冷梁、除氧器、高压除氧水箱和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输出口通过主蒸汽管接入到所述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的主汽进口,所述凝汽器输送的凝结水在所述水冷梁的冷却流道中换热汽化生成低压蒸汽。本申请通过将水冷梁的冷却方式由循环水冷改为汽化冷却,不仅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热量,而且可以将低压蒸汽转换成较高品质的高压蒸汽,用于生活用热和发电,以实现余热能源的梯级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球团竖炉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烧结球团竖炉的导风墙由砖墙和水冷梁两部分构成,水冷梁是用来支撑导风墙的钢质横梁,由于作业温度高,需要在水冷梁上的冷却流道中通循环水进行冷却。但是采用循环水对水冷梁冷却存在以下问题:1)循环水冷却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水循环运行耗电高,水损失量也非常大;2)水冷梁外部环境温度高,与梁内冷却水温差过大,水冷梁上耐火层损坏较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通过将水冷梁的冷却方式由循环水冷改为汽化冷却,不仅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热量,而且可以将低压蒸汽转换成较高品质的高压蒸汽,用于生活用热和发电,以实现余热能源的梯级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补汽凝汽式汽轮机、凝汽器、水冷梁、除氧器、高压除氧水箱和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输出口通过主蒸汽管接入到所述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的主汽进口,所述凝汽器输送的凝结水在所述水冷梁的冷却流道中换热汽化生成低压蒸汽。
具体的,所述冷却流道输出的低压蒸汽通过补气蒸汽管接入到所述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的补汽进口,所述补气蒸汽管上设有凝结水预热器。
具体的,所述高压除氧水箱和余热锅炉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锅炉给水泵。
具体的,所述凝汽器和水冷梁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凝结水泵。
具体的,所述冷却流道输出的低压蒸汽还通过支管与所述主蒸汽管连接,所述主蒸汽管上设有减温减压器。
具体的,所述高压除氧水箱的顶部设有排氧口,所述排氧口与泄压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竖炉的水冷梁的冷却方式由循环水冷改为汽化冷却,不仅能够充分回收利用热量,而且可以将汽化后生成的低压蒸汽转换成较高品质的高压蒸汽,用于生活用热和发电,以实现余热能源的梯级利用。此外,采用汽化冷却也比较柔和,不至于因水冷梁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耐火层损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球团竖炉水冷梁余热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补汽凝汽式汽轮机;2、凝汽器;3、水冷梁;4、除氧器;5、高压除氧水箱;6、余热锅炉;7、主蒸汽管;8、补气蒸汽管;9、凝结水预热器;10、锅炉给水泵;11、凝结水泵;12、支管;13、减温减压器;14、泄压阀;15、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3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