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3566.4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6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曾立强;邓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谢晓云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所用夹持辅助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痕夹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第一端部、第一进料口、第一凹槽及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始自第一端部并朝向远离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凹槽的口径,所述第一缺口贯穿本体的厚度,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缺口始自第一端部;通过设置无痕夹具做辅助生产工件,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满足外观件的加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所用夹持辅助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痕夹具。
背景技术
需要在车床加工工件时,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直接夹持工件,首先将工件直接夹持在机床上,加工完毕后再将工件取下,这种夹持方法通常在工件的外表面出现夹痕,尤其工件为外观件时,这种夹痕的存在导致工件不合格;
二、将原材料夹持在机床上,待加工的长度小于原材料伸出的长度,加工完毕后将工件从原材料中切除,但是这种夹持加工的方式存在掉料问题,并且切断面的不良率占比1.5%左右;
以上两种方式生产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需要改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痕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痕夹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第一端部、第一进料口、第一凹槽及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始自第一端部并朝向远离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凹槽的口径,所述第一缺口贯穿本体的厚度,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缺口始自第一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口呈锥台状,所述本体、第一进料口、第一凹槽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部及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径向规格大于第二部的径向规格,所述第一端部、第一进料口、第一凹槽及第一缺口均设于第一部。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本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设于第二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无痕夹具做辅助生产工件,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满足外观件的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1—第一端部 12—第一进料口 13—第一凹槽
14—第一缺口 15—第二凹槽 101—第一部
102—第二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3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材炒制装置
- 下一篇:带有报警功能的航空救援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