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3679.4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蔡冉;博永杰;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铁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1/66;E04B1/94;E04B1/88;E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用减噪 隔音 墙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包括第一砖墙和木丝吸音板,所述第一砖墙的左侧连接有第二砖墙,且第二砖墙的右侧粘贴连接有第一发泡水泥层,所述第一砖墙的左侧粘贴连接有第二发泡水泥层,且第二发泡水泥层的左侧连接有木丝吸音板。该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可通过木丝吸音板能够吸收噪音,对该墙体结构构建的绿色建筑内部达到减噪的效果,通过第一砖墙内部设置的隔音棉,能够使外界的噪音无法传入绿色建筑内部,从而使绿色建筑的减噪隔音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居住人员的生活质量与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墙体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墙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有的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减噪隔音效果差,不能有效的将外界噪音隔离,从而使墙体组成的绿色建筑不能适应有噪音的环境,不利于人们的居住体验;
2、常规的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不能有效的保温隔温,使得绿色建筑内部温度不适宜人们居住,从而影响绿色建筑内部的舒适度,不利于人们在绿色建筑内的长期居住。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减噪隔音效果差,不能有效的将外界噪音隔离,从而使墙体组成的绿色建筑不能适应有噪音的环境,不利于人们的居住体验,不能有效的保温隔温,使得绿色建筑内部温度不适宜人们居住,从而影响绿色建筑内部的舒适度,不利于人们在绿色建筑内的长期居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包括第一砖墙和木丝吸音板,所述第一砖墙的左侧连接有第二砖墙,且第二砖墙的右侧粘贴连接有第一发泡水泥层,所述第一砖墙的左侧粘贴连接有第二发泡水泥层,且第二发泡水泥层的左侧连接有木丝吸音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砖墙由混凝土块、隔音棉、发泡胶和圆形凹槽组成,且混凝土块通过发泡胶与隔音棉交错粘贴连接,并且混凝土块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砖墙与第二砖墙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第一砖墙与第二砖墙的组成结构相同,并且第一砖墙与第二砖墙呈对称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泡水泥层的右侧粘贴连接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层,且第一发泡水泥层的右侧呈波纹状结构,并且第一发泡水泥层与第二发泡水泥层关于第一砖墙与第二砖墙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木丝吸音板由木纤维和水泥粘合剂,且木纤维和水泥粘合剂呈均匀错落分布。
优选的,所述木丝吸音板与第二发泡水泥层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木丝吸音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木铆钉,并且木铆钉延伸至第二发泡水泥层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绿色建筑用减噪隔音式墙体结构,
1、可通过木丝吸音板能够吸收噪音,对墙体组成的绿色建筑内部达到减噪的效果,通过第一砖墙内部设置的隔音棉,能够使外界的噪音无法传入绿色建筑内部,从而使绿色建筑的减噪隔音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居住人员的生活质量与体验;
2、通过混凝土块内部设置的圆形凹槽,使第一砖墙和第二砖墙内部留有空间,增加墙体的保温隔温性,从而墙体构成的绿色建筑更加适宜,提高该墙体构成的绿色建筑的居住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铁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铁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3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