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PCM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4606.7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凌秋立;吴益伟;李统孝;郑晓;余清华;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应德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pcm 设备 | ||
1.一种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网络电话单元(10)、外部交换单元(20)和电源单元(30);
所述网络电话单元(10)用于连接电话并接收模拟信号;
所述外部交换单元(20)连接至网络电话单元(10),用于将所述网络电话单元(10)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
所述电源单元(30)分别连接至网络电话单元(10)和外部交换单元(20),用于产生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电话单元(10)包括有第一FPGA(11)、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电话接口电源模块(13)、信号切换模块(14)和驱动模块(16);
所述第一FPGA(11)分别连接至外部交换单元(20)、电压产生模块(31)、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和驱动模块(16);
所述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分别连接至电压产生模块(31)、电话接口电源模块(13)和信号切换模块(14),所述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用于通话和检测电话线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接口电源模块(13)包括有变压器6T1,所述变压器6T1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接地;
所述变压器6T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二极管6D6的负极,所述二极管6D6的正极通过电阻6R8连接至三极管6Q1的基极,所述变压器6T1的第二引脚还分别通过电容6C7、电阻6R36的电阻6R35连接至-48V电源;
所述变压器6T1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6R7连接至二极管6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6D4的负极分别连接至场效应管6U3的栅极和三极管6Q1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6D4还并联有电容6C6;
所述变压器6T1的第五引脚连接至场效应管6U3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6U3的源极通过电容6C8连接至三极管6Q1的基极,所述电容6C8并联有电阻6R12,所述场效应管6U3的源极还分别通过电阻6R10和电阻6R11连接至-48V电源;
所述变压器6T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二极管6D8的负极,所述二极管6D8的正极连接至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所述二极管6D8的正极还分别通过电容6C9、电阻6R14、电容6C10、电容6C37、电容6C36和电容6EC5接地;
所述变压器6T1的第八引脚连接至二极管6D9的负极,所述二极管6D9的正极连接至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所述二极管6D9的正极还分别通过电容6C12、电容6C11、和电阻6R13接地;所述二极管6D9的正极还通过电阻6R51连接至二极管6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6D7的负极连接至光耦6OC1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6OC1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光耦6OC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二极管6D5的负极,所述二极管6D5的正极连接至+48V电源,所述光耦60C1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6R37连接至三极管6Q1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6Q1的集电极连接至二极管6D3的负极和电阻6R9的一端,所述电阻6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6C5的一端和地,所述三极管6Q1的发射极连接至二极管6D3的正极、电容6C5的另一端和-48V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设置有多个,各个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均分别与电压产生模块(31)、第一FPGA(11)和信号切换模块(14)连接,所述电话接口电源模块(13)设置有多个并与各个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电话单元(10)还包括有连接至信号切换模块(14)的电话接口保护模块(15),用于保护电话用户接口模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PC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电话单元(10)还包括有连接至第一FPGA(11)的指示灯模块(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46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