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容性耦合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70135.9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颖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H01P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谢清萍;张莎莎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容性耦合夹,包括:底座;下耦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的一侧边缘铰接;以及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锁紧,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本申请增大了试验过程中上耦合板组和下耦合板两者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兼容试验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性耦合夹。
背景技术
容性耦合夹应用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和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能够将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被测样品的连接线上。
试验时,被测连接线夹在上下耦合板之间,而由于被测连接线与上下耦合板之间往往难以贴合,造成上下层耦合板之间存在较大空隙,从而导致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偏小,试验过程中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的干扰信号强度偏低,最终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增大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性耦合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容性耦合夹,包括:
底座;
下耦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的一侧边缘铰接;
以及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锁紧,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
可选的,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6个。
可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
锁扣,设置于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所述锁扣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
其中,所述下耦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条形孔,所述螺栓顺序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螺母的侧端面与下耦合板的下表面抵接。
可选的,所述锁扣铰接于所述上耦合板组上。
可选的,所述下耦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孔组,每排所述孔组包括沿下耦合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
可选的,每排所述孔组中,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8个。
可选的,所述孔组沿下耦合板的长度方向平均分布有4排。
试验过程中,将被测连接线置于下耦合板上后,转动上耦合板组,将上耦合板组包裹在被测连接线的上方,最后通过锁紧结构将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下耦合板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两个子耦合板相铰接的结构,本申请中,将上耦合板组分为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各个子耦合板均与被测连接线贴合,根据微积分原理可知,子耦合板数量越多,被测连接线与上耦合板组之间的空隙越小,上耦合板组和下耦合板两者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越大,试验过程中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的干扰信号强度越大,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70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测试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