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芯的拦灰结构及滤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72772.X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4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汤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远亿利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34 | 分类号: | F02M37/34;F02M37/32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戴祯宁;赵臻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的拦灰结构及滤芯,滤层下端部设有下端盖,滤层底部外周设置有拦灰圈结构,滤芯插装到滤清器外壳内后,拦灰圈结构与外壳之间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在滤层底部外周设置拦灰圈结构,在滤芯工作过程中,拦灰圈结构将沉淀堆积的颗粒杂质及油污泥等污染物进行拦截,滤芯保养时,拦灰圈结构与外壳过盈配合,所有污染物会被收集在拦灰圈与滤层之间的储灰腔,拉出滤芯时,拦灰圈会兜住其内部的污染物,随着滤芯一起带出外壳,不会造成污染物滑落,避免了污染物滑落到滤清器的洁净侧,保证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滤芯的拦灰结构及滤芯。
背景技术
燃油滤清器设置于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用于将燃油中的杂质、水和其它污染物过滤掉后,再输入输油泵和喷油器中,避免输油泵和喷油器等重要部件磨损过多或出现堵塞等问题,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燃油滤清器在长时间工作后,在滤芯外侧底部会堆积有相当量的颗粒杂质及粘稠状的油污泥等污染物;在对燃油滤清器进行保养时,滤芯从顶部拔出的过程中,堆积在滤芯底部的污染物会有一部分滑落到燃油滤清器的洁净侧内,污染洁净侧,保养后继续使用时,污染物会随着燃油流入下一级,从而对发动机燃油系统造成污染、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滤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滤芯的拦灰结构及滤芯,在滤芯下端盖设置拦灰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拦截,避免污染物进入燃油滤清器的洁净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滤芯的拦灰结构,滤层下端部设有下端盖,滤层底部外周设置有拦灰圈结构,滤芯插装到滤清器外壳内后,拦灰圈结构与外壳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拦灰圈结构为锥筒结构,锥筒结构内周面与滤层外周面之间形成储灰腔;或所述拦灰圈结构为海绵,海绵的外径大于滤清器外壳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锥筒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下锥筒部与上锥筒部,下锥筒部与上锥筒部的筒径均是上大下小,下锥筒部的大径端与上锥筒部的小径端相连,上锥筒部大径端的筒径大于滤清器外壳的内径;下锥筒部的锥度小于上锥筒部的锥度。
所述锥筒结构的下侧具有直筒部,直筒部的下端部与下端盖的翻边相连,直筒部的上端部与锥筒结构的小径端相连,锥筒结构大径端的筒径大于滤清器外壳的内径。
所述锥筒结构一体成型在下端盖上。
所述锥筒结构插装在下端盖的翻边与滤层之间。
所述锥筒结构的下侧具有插入部,插入部与锥筒结构之间具有朝外翻的台阶,台阶的底面抵在下端盖的翻边的顶面上。
海绵的纵截面为矩形、梯形、U型、三角形或菱形。
一种滤芯,采用上述拦灰结构,滤层套装在中心管外周,中心管的中央通道内插装有斥水网管,滤层的上端部设有上端盖,下端盖的中央通孔连通中心管的中央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滤层底部外周设置拦灰圈结构,在滤芯工作过程中,拦灰圈结构将沉淀堆积的颗粒杂质及油污泥等污染物进行拦截,滤芯保养时,拦灰圈结构与外壳过盈配合,所有污染物会被收集在拦灰圈与滤层之间的储灰腔,拉出滤芯时,拦灰圈会兜住其内部的污染物,随着滤芯一起带出外壳,不会造成污染物滑落,避免了污染物滑落到滤清器的洁净侧,保证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远亿利过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远亿利过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72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