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扰流筋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0344.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4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喻秋山;王诗蘅;董广鹏;刘朝龙;张乐;刘涵;刘梦妍;张雨薇;赵泽华;苏鹏;王杰辰;邓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姜婷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流筋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扰流筋模块,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两条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扰流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一端经由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另一端经由另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上固设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当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转动时,扰流筋能够改变反应容器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较为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扰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流筋模块。
背景技术
扰流筋,搅拌类电子产品中,反应容器上起到扰乱涡流作用的突起筋。
在传统湿法化学合成中,反应容器中常因无扰流筋或仅有沿容器壁铅直方向设置的少数扰流筋,在搅拌过程中对溶液的搅动效果不佳。特别是靠近容器壁和底部部分,由于粘滞流体在器壁(侧壁和底部)表面出现层流效应(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它作层状的流动。流体在管内低速流动时呈现为层流,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导致容器表面附近流速较慢,溶液混合效果较差,在化学合成反应中获得的产物颗粒均一性较差,特别是溶液黏性较大和搅拌速度较低时尤为突出。为改变这种不足,就需要改进交流筋结构,提升搅拌效果。
基于上述情况,急需一种扰流筋模块,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筋模块,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当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转动时,扰流筋能够改变反应容器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扰流筋模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筋模块,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两条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扰流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一端经由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应的另一端经由另一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上固设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筋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条所述扰流筋。
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三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分布所述扰流筋。
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的三条所述扰流筋等间距间隔分布,另一所述第二支撑筋上的两条所述扰流筋等间距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和一个对接母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对接公头和一个对接母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筋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呈S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为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两条所述第一支撑筋之间为平行设置,两条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为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筋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述扰流筋模块固设于反应容器的内部,当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经由搅拌装置转动时,扰流筋能够改变反应容器内近壁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为溶液提供较佳的扰流效果和搅拌效果,从而使溶液的混合较为充分,搅动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0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护坡
- 下一篇:一种景观园林用组装式防护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