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8248.1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9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安军;王刚;刘月超;于芳;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3/00 | 分类号: | E04H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韩金明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航站 字形 国际 联检 通道 | ||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涉及机场规划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机场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浪费空间的问题。本方案的乘机通道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第一登机通道和第二登机通道;第一登机通道设置于第一结构层,并为“回”字型结构,且沿乘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检疫设备、第一海关设备、检票设备、第一安检设备和第一升降设备;第二登机通道设置于第二结构层,并为“U”型结构,沿乘机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升降设备和第一边防设备;第一登机通道和第二登机通道共同构成乘机通道。采用本方案的乘机通道,解决了现有机场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浪费空间的问题,实现了机场航站楼的合理布局,其空间利用率大,运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场规划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地的机场结构和布局方式多为直线型和由主干道向两侧分叉型,都是将候机区和登机口布局在离安检区较远的位置,旅客通过安检后再步行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才能到达登机口处的候机区。这种结构的航站楼不仅旅客进出机场经常找不到自己的候机区和登机口,还非常费时,而且其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浪费空间多,尤其不利于山地地区场址空间有限的小型机场的建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场结构松散、占地面积大、浪费空间的问题,实现了机场航站楼的合理布局,且其空间利用率大,运行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第一登机通道和第二登机通道;
所述第一登机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一登机通道设置为“回”字型结构,且所述“回”字型结构的沿乘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检疫设备、第一海关设备、检票设备、第一安检设备和第一升降设备;
所述第二登机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登机通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沿乘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升降设备和第一边防设备,且所述“U”型结构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候机设备;
所述第一登机通道和所述第二登机通道通过第一升降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登机通道和所述第二登机通道共同构成所述乘机通道。
更进一步地,该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还包括第一出站通道和第二出站通道;
所述第一出站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出站通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沿出站方向依次设置有卫检设备、第二边防设备和第二升降设备;
所述第二出站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出站通道设置为“Z”字型结构,所述“Z”字型结构的沿出站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升降设备、第二海关设备和第二检疫设备;
所述第一出站通道和第二出站通道通过第二升降设备连通,所述第一出站通道和第二出站通道共同构成离站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登机通道和所述第二出站通道相邻设置,并通过隔挡进行隔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登机通道和所述第一出站通道相邻设置,并通过隔挡进行隔离。
更进一步地,该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还包括行李乘机通道,所述行李乘机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且所述行李乘机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登机通道一侧。
更进一步地,该小型航站楼的回字形国际联检通道还包括行李出站通道,所述行李出站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且所述行李出站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出站通道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李出站通道上设置有行李运送机构,到站行李通过所述行李运送机构到达所述行李出站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8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