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给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11055.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4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栓柱;边晓东;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内蒙古欣洋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5110 | 代理人: | 陈冠霖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给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给水系统,包括冷脱盐水源、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除氧器、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疏水箱、疏水泵、高温加热器、省煤器以及锅炉;冷脱盐水源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的进口连通,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线与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进水口连通,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疏水箱的进口连通。优点在于:将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产生的脱盐水作为冷却水,对除氧器产生的乏汽进行降温冷凝,无需为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额外引入冷却水,如此,可减少引入的冷却水的总量,一台疏水泵既能满足输送需求,可满足疏水泵一用一备的运行模式,可积极有效的应对突发的故障情况,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汽取样装置是一种炉水及过热蒸汽取样用的装置,由于炉水及过热蒸汽温度高,需要通过冷脱盐水作为冷却水来冷却到常温后才能进行化验分析;对于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75万吨尿素的生产规模来说,锅炉配套设计的3台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产生的冷却水量约100t/h;同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会将除氧器产生的乏汽进行回收后再次利用,除氧器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需要通过冷脱盐水作为冷却水来对乏汽进行回收,除氧器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产生的冷却水量约100t/h;这两部分冷却水均会由疏水泵送入除氧器除氧脱盐后作为锅炉给水进行回用;对于目前常用的单台出力120t/h的疏水泵而言,显然一台疏水泵无法满足输送需求,因此,这两部分冷却水分别需要一台疏水泵来进行输送,因而需要两台疏水泵同时运行,无法实现疏水泵一用一备的运行模式,无法及时有效的应对突发的故障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给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锅炉给水系统,包括冷脱盐水源、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除氧器、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疏水箱、疏水泵、高温加热器、省煤器以及锅炉;
所述冷脱盐水源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疏水箱的进口连通,所述疏水箱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疏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疏水泵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除氧器的进口连通,所述除氧器的乏汽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乏汽进口连通,所述除氧器的脱盐水出口通过管线与给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给水泵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高温加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高温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联通,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锅炉的汽包连通;
所述省煤器设于所述锅炉的尾部烟道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省煤器远离所述锅炉烟道出烟口一侧的所述锅炉烟道内还设有过热单元;
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过热单元的进汽口连通,所述过热单元的出汽口通过管线与出口集箱的进汽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热单元包括所述锅炉的烟道内沿烟气走向的方向顺次设有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
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低温过热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低温过热器的出汽口通过管线与所述屏式过热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屏式过热器的出汽口通过管线与所述高温过热器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温过热器的出汽口通过管线与所述出口集箱的进汽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汽包的出水口通过下降管与所述锅炉的水冷壁下联箱的进水口联通,所述水冷壁下联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冷壁与所述汽包连通。
进一步的,在连通所述水汽取样装置冷却器与所述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管线上设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1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