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13448.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0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田俊;侯国伟;闻玉健;莫开富;周忠伟;陈尧洋;施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军龙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李孝明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溶 地层 中成孔 护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包括嵌岩桩桩孔以及覆土层桩孔;嵌岩桩桩孔和覆土层桩孔呈同轴布置;覆土层桩孔中设有护壁结构;护壁结构由上护筒、若干个中护筒以及下护筒组成;中护筒和下护筒的上部均设有插接部;中护筒和上护筒的下部均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凹槽部;相邻中护筒之间、上护筒与最上方的中护筒之间以及最下方的中护筒与下护筒之间均通过插接部和凹槽部的配合插接连接;上护筒、中护筒以及下护筒的内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壁结构,在上护筒、中护筒以及下护筒上特殊设置的插接部和凹槽部,在施工时,由下往上安装过程中,凹槽部不容易堵塞,使得插接后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孔护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岩溶地区由于地形结构复杂,导致在岩溶地层钻进成孔孔壁结构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坍塌、漏浆以及漏水等情况,从而造成无法有效成孔的问题。因此,对于在岩溶地层中的成孔进行孔壁防护至关重要。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稳定性差,导致施工不便、施工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分体式设计,施工便捷,稳定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岩溶地层中成孔护壁结构,包括设置在下伏基岩中的嵌岩桩桩孔以及设置在上覆土层中的覆土层桩孔;所述嵌岩桩桩孔和覆土层桩孔呈同轴布置;所述覆土层桩孔中设有护壁结构;所述护壁结构由上护筒、若干个中护筒以及下护筒组成;所述中护筒和下护筒的上部均设有插接部;所述中护筒和上护筒的下部均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凹槽部;相邻所述中护筒之间、所述上护筒与最上方的中护筒之间以及最下方的中护筒与所述下护筒之间均通过插接部和凹槽部的配合插接连接;所述上护筒、中护筒以及下护筒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上护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覆土层桩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上护筒的顶端超出所述覆土层桩孔的顶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护壁结构与覆土层桩孔呈同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壁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小巧,单个部件重量轻,因而便于施工;特别地,在上护筒、中护筒以及下护筒上特殊设置的插接部和凹槽部,在施工时,由下往上安装过程中,凹槽部不容易堵塞,使得插接后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壁结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示意图。
图中,1-下伏基岩,2-嵌岩桩桩孔,3-上覆土层,4-覆土层桩孔,5-上护筒,6-中护筒,7-下护筒,8-插接部,9-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军龙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军龙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3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组合柔性切割机刀具
- 下一篇:紧固连接装置及冷却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