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化吸收级数可转换的转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18728.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3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徐晓燕;魏兰;江碧清;张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80 | 分类号: | C01B17/8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郑宜梅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吸收 级数 转换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化吸收级数可转换的转化系统,包括三条新增管线;其中,第一新增管线为鼓风机出口通过串联阀门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管程出口管道;第二新增管线为第一吸塔出口管道与第二吸塔进口管道之间通过阀门实现跨接,并且在第一吸塔出口管道设置能够控制第一吸塔出口管道的阀门,使从第一吸塔出口的气体通过打开的跨接阀门直接进入第二吸塔的进口;第三新增管线为第二吸塔出口与干燥塔的出口通过阀门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正常工况的两转两吸流程,也能在低负荷工况下切换成一转一吸流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环保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化吸收级数可转换的转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硫酸工业制酸工艺流程中,目前比较成熟的转化工序流程是“两转两吸”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在烟气量稳定、SO2浓度不低于5~6%的正常工况下,转化反应释放的热量能够满足系统自热平衡的需要,总转化率能够达到99.7%以上。
但是当原料或烟气SO2浓度不稳定的时候,低负荷的工况中SO2含量大大降低,这种条件的烟气在原“两转两吸”的流程中,很难达到维持系统自热平衡,就需要将开工电炉打开补充热量,产生较高的能耗。在实际生产中,原料减少,气浓达不到工艺保证值情况非常普遍,开电炉供热这种高能耗的方法成为制酸过程中不得不采用的笨办法。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2020353643.5公开了一种减少SO2排放的制酸转化系统,采用四个层段的触媒转化器、四个换热器、干燥塔、风机、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在触媒转化器四个层段的进口分别设有一个电加热器。能够保证硫酸产品的浓度,可避免尾气中SO2含量过高而造成环境污染及原料浪费。采用四个换热器与转化器的层级结构实现节省加热气体所需能源,提高转化效率。但是也还是存在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装置对现有的“两转两吸”的转化系统进行有效优化改进,使之不仅适用于正常工况的两转两吸流程,也能在低负荷工况下切换成“一转一吸”流程,从而可以解决使用电炉补充热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化吸收级数可转换的转化系统,在原有两转两吸流程基础上进行简单却有效的优化改进,使之不仅适用于正常工况的两转两吸流程,也能在低负荷工况下切换成一转一吸流程,适应低负荷工况需要。
2.技术方案:
一种转化吸收级数可转换的转化系统 ,包括干燥塔、主鼓风机、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转化器、第二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吸塔、第二吸塔;所述干燥塔出口通过与之串联的风机连接第三换热器壳程进口,第三换热器壳程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壳程进口,第一换热器壳程出口连接转化器一段入口;转化器一段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管程进口;第一换热器管程出口连接转化器二段入口;转化器二段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管程进口;第二换热器管程出口连接转化器三段入口 ;转化器三段出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管程进口;第三换热器管程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塔烟气进口;第一吸收塔烟气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壳程进口;第四换热器壳程出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壳程进口,第二换热器壳程出口连接转化器四段入口 ,转化器四段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管程进口,第四换热器管程出口连接第二吸收塔烟气进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条新增管线;其中,第一新增管线为鼓风机出口通过串联阀门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管程出口 管道;第二新增管线为第一吸塔烟气出口管道与第二吸塔烟气进口管道之间通过管道阀门实现跨接,并且在第一吸塔烟气出口管道设置能够控制烟气进入第四换热器壳程进口的阀门,使第一吸塔烟气出口的气体通过打开的跨接阀门直接进入第二吸塔的进口;第三新增管线为第二吸塔出口与干燥塔的出口通过阀门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鼓风机的出口通过阀组副线连接至转化器的一段入口。
进一步地,进入转化器一段入口的管路中设置电加热装置 。
进一步地,进入转换器的四段入口管路中设置电加热装置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8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碟刹卡钳的不锈钢防尘罩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继电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