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5080.5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7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白松;王彦威;苏鹏宇;渠凯;乔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李志刚 |
地址: | 10111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混凝土 模板 支撑 体系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左侧模、右侧模、前侧模、后侧模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三支撑层和第四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一横向对拉螺杆,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一纵向对拉螺杆;第二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二横向钢绞线,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二纵向钢绞线;第三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三横向钢绞线,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三纵向钢绞线。本申请解决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承台模板支撑体系大量使用对拉螺杆,导致提高了形成锈蚀通道的可能性,并且对拉时容易出现对拉螺纹钢筋断裂引起的涨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桥梁大体积承台结构尺寸大,承台高度远超一般承台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侧向压力较大,对模板支撑体系要求较高。传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为:承台内部采用钢筋作为拉杆外部采用支撑对模板进行固定,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承台而言,此模板支撑体系存在以下缺点:
1、承台侧向模板承受混凝土侧向压力大,对单根对拉螺杆拉力有限,需多点进行支撑,因此需要设置较多的对拉螺杆;
2、承台尺寸较大,模板拉杆时往往需要与承台钢筋连接,较多对拉螺杆的使用提高了形成锈蚀通道的可能性;
3、由于承台的尺寸较大,因此单根对拉螺杆往往由多个螺杆钢筋拼接形成,在对拉时容易出现对拉螺纹钢筋断裂引起的涨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承台模板支撑体系大量使用对拉螺杆,导致提高了形成锈蚀通道的可能性,并且对拉时容易出现对拉螺纹钢筋断裂引起的涨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左侧模、右侧模、前侧模、后侧模和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三支撑层和第四支撑层;
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一横向对拉螺杆,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一纵向对拉螺杆;
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二横向钢绞线,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二纵向钢绞线;
所述第三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三横向钢绞线,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三纵向钢绞线;
所述第四支撑层包括连接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第四横向对拉螺杆,以及连接前侧模和后侧模的第四纵向对拉螺杆。
进一步的,第二横向钢绞线和第三横向钢绞线穿过左侧模和右侧模的一端锚固张拉;
所述第二纵向钢绞线和第三纵向钢绞线穿过前侧模和右侧模的一端锚固张拉。
进一步的,第二横向钢绞线和第三横向钢绞线穿过左侧模和右侧模的一端包裹有防护管;
所述第二纵向钢绞线和第三纵向钢绞线穿过前侧模和右侧模的一端也包裹有防护管。
进一步的,左侧模、右侧模、前侧模和后侧模围成承台浇筑区域;
所述承台浇筑区域内设置有承台钢筋骨架,所述承台钢筋骨架与对应的左侧模、右侧模、前侧模和后侧模之间设置有多个混凝土垫块。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三支撑层和第四支撑层之间的间距分别为0.25m、1.2m、0.25m。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纵向对拉螺杆、第二横向钢绞线、第三横向钢绞线和第四纵向对拉螺杆之间的间距为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5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