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40318.3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贵信;张学礼;杨学彬;陈思勇;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31/14 | 分类号: | A01K31/14;A01K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邓潮彬;刘明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鹦鹉 繁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中部设置有铰接的箱门,通过箱门将箱体分割为第一巢箱以及第二巢箱,箱门上设有取蛋口,第一巢箱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箱口,第二巢箱远离箱门的一端设有第二箱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箱体的中部安装箱门,将箱体分割为第一巢箱以及第二巢箱两个独立的空间,第一巢箱是孵化室,吸蜜鹦鹉可以通过第一箱口进入第一巢箱,并在第一巢箱内产卵育雏,第二巢箱为吸蜜鹦鹉提供安全感,与此同时,通过设置铰接的箱门,当孵蛋行为出现异常时,保育员可以通过取蛋口或者直接打开箱门进行取蛋,然后人工孵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巢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
背景技术
已经证实的吸蜜鹦鹉有55种,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东印度海,其中印尼及邻近区域的吸蜜鹦鹉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据资料显示,在圈养条件下,吸蜜鹦鹉大多数都是进行人工孵化育雏,人工孵化育雏不定因素多,所以吸蜜鹦鹉的人工繁殖育雏效果不甚理想。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吸蜜鹦鹉的自然繁殖育雏,以提升该物种迁地保育技术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主要解决吸蜜鹦鹉无适用巢箱导致育雏成活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中部设置有铰接的箱门,通过所述箱门将所述箱体分割为第一巢箱以及第二巢箱,所述箱门上设有取蛋口,所述第一巢箱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箱口,所述第二巢箱远离所述箱门的一端设有第二箱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长度为40cm,高度为20cm,宽度为20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巢箱的长度为25cm,第二巢箱的长度为15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箱口的高度为15cm,宽度为20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箱口的底部设有侧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的高度为5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箱口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巢箱的底部之间搭建斜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箱口为圆形,直径为8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为通风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外壁包裹有铁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箱体的中部安装箱门,将箱体分割为第一巢箱以及第二巢箱两个独立的空间,第一巢箱是孵化室,吸蜜鹦鹉可以通过第一箱口进入第一巢箱,并在第一巢箱内产卵育雏,第二巢箱为吸蜜鹦鹉提供安全感,与此同时,通过设置铰接的箱门,当孵蛋行为出现异常时,保育员可以通过取蛋口或者直接打开箱门进行取蛋,然后人工孵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适用于吸蜜鹦鹉繁殖的巢箱的透视图;
其中:1-箱体,2-箱门,3-取蛋口,4-第一箱口,5-第二箱口,6-侧板,11-第一巢箱,12-第二巢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0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管插管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巨嘴鸟繁殖的巢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