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44651.1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段树龙;李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F23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动力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废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气收集子系统、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和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口、呼吸阀、阻火器、第一切断阀、活性炭吸附设备和排气筒;所述废气收集子系统通过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为箱型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解吸气进口和解吸气出口,并均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系统相连,进行解析再生。本实用新型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对密闭性能良好的物料池(罐)产生的废气进行达标处理,不设引风机,运行过程无需耗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废气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于市政、石油、化工等行业低浓度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工艺是广泛应用的废气处理工艺,利用活性炭强大的吸附能力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废气与活性炭吸附剂接触的过程中,其中的污染物被吸附、截留,从废气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活性炭吸附工艺适用于低浓度废气的净化处理。
传统活性炭吸附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吸附容量,吸附饱和后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废活性炭为危险固废,处置费用高昂。
2、传统工艺通常采用水蒸气解析(变温)或真空解析(变压)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但由于活性炭表面的亲水性,水蒸气再生引入的水分将影响其吸附容量,使处理效果降低。真空解析对高沸点的组分而言脱附效果差,解析不彻底。
3、废气处理领域通常采用煤质柱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进行吸附剂更换时,由于颗粒之间存在摩擦,卸料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废气处理系统,针对密闭性能良好的物料池(罐)产生的废气进行达标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对密闭性能良好的物料池(罐)产生的废气进行达标处理,不设引风机,运行过程无需耗电。解决了传统活性炭吸附工艺应用中存在的危废处置费用高昂,解析效果不佳,吸附剂更换工作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再生无动力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气收集子系统、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和流动循环再生子系统;
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废气进气口、呼吸阀、阻火器、第一切断阀、活性炭吸附设备和排气筒;所述废气收集子系统通过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无动力吸附子系统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为箱型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解吸气进口和解吸气出口,并均与所述流动循环再生系统相连,进行解析再生;
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内部设有布气区、吸附区和排气区;
所述布气区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进气口、布气腔、除雾装置和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设备的一侧面箱体连接,将所述布气区与所述吸附区和排气区隔开;与所述一侧面箱体平行的另一侧面箱体上设有多个检修口;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与设有多个检修口的箱体面形成条形布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条形布气孔用于将经过所述布气区的气体引导进入所述吸附区;
所述吸附区包括多个插入通道和插设于插入通道内的活性炭滤芯;每个活性炭滤芯均为同心圆筒式结构,均包括抽插式开关、外圆圆钢骨架、内圆圆钢骨架、不锈钢滤网和活性炭颗粒;所述内圆圆钢骨架内为排气通道;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和内圆圆钢骨架之间为吸附层,所述活性炭颗粒设置于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和内圆圆钢骨架之间;所述不锈钢滤网敷设于所述外圆圆钢骨架外表面,作为活性炭滤芯的外壁;所述每个活性炭滤芯的靠近所述多个检修口的一端为盲板密封端,另一端为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所述抽插式开关设置于所述盲板密封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4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阻燃电热膜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串联式生物脱氮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