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51521.0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国庆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A61B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彭迟香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西医结合 内科 听诊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诊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包括拾音胸件机构、传导胶管、第一耳件、第二耳件和耳塞,拾音胸件机构通过传导胶管固定连接有第一耳件、第二耳件,且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远离传导胶管的一端均套接有耳塞,在传导胶管上靠近拾音胸件机构处套接有防滑机构,且传导胶管靠近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处安装有脉象采集器总成,通过在听诊器上增设了脉象采集器总成可使得整体装置不仅具有听诊的功能,还附带有脉象采集的功能,更适用于中西医结合心内科,而整体装置通过在传统的听诊器上增设了脉象采集和防滑的结构后可达到多功能,同时更具实用性,与此同时将听诊和脉诊有机结合,可缩短诊断时间,提高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诊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
背景技术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在中西医诊断方法中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其中脉诊中常用的就是脉象仪,而其最为的诊断采集机构为采集器,一般与PC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对脉象进行数据化呈现出来,同时日常也是需要使用到听诊器,而通常两个诊断过程分开独立进行,会延长其诊断时间。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听诊器,包括拾音胸件机构、传导胶管、第一耳件、第二耳件和耳塞,所述拾音胸件机构通过传导胶管固定连接有第一耳件、第二耳件,且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远离传导胶管的一端均套接有耳塞,在传导胶管上靠近拾音胸件机构处套接有防滑机构,且传导胶管靠近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处安装有脉象采集器总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脉象采集器总成包括有脉象采集器主体、固定基座和手腕带,且脉象采集器主体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的顶部中心处,同时手腕带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基座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套环,在手腕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胶背带,且手腕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魔术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滑机构包括有胶管环、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且第一指环、第二指环分别固定安装在胶管环的两侧,同时三者一体成型,与此同时传导胶管贯穿胶管环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拾音胸件机构包括有第一听诊面、第二听诊面和连接部件,且第一听诊面、第二听诊面分别位于连接部件的两端,同时第一听诊面的直径小于第二听诊面的直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拾音器、放大滤波装置和处理芯片,且处理芯片、脉象采集器主体的外部均通过无线模块无线连接有PC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导胶管上靠近脉象采集器总成处套设有套圈,且套圈和套环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同时连接带靠近套环一端处设置有按扣和按槽的结构,与此同时按扣和按槽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国庆,未经汪国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1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脂涂层用均胶器
- 下一篇:一种载带制备用的成卷防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