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肽微针面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2120.5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4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02 | 分类号: | A61K8/02;A61K8/6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肽微针 面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肽微针面膜,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的面膜。该活性肽微针面膜包括微针层、面膜层、活性功能层以及封闭层,其中:所述微针层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皮肤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皮肤凸起形成微针阵列;所述面膜层位于所述微针层的外表面且所述面膜层与所述微针层之间还填充有活性功能层;所述封闭层位于所述面膜层远离所述微针层的一侧且能将所述面膜层完全包裹在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肽微针面膜。
背景技术
目前功能性化妆品作用于皮肤的方式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简单皮肤表层涂抹。由于皮肤角质层天然保护作用,传统的涂抹方式化试剂就相当于涂抹于玻璃表面上,很难保证化妆试剂有效物质充分吸收。另外,功能性化妆品例如维生素C、维A醇以及多肽等还存在易氧化、易分解的问题,难以保存,导致产品的功效无法有效发挥。外科美容常用的微整注射技术等不仅使用范围局限性大,同时还存在风险高等副作用。
微针技术的出现,使得化妆品中有效活性物质的经皮传导和充分吸收成为可能。使用金属、固体有机高分子制备的固体或带孔微针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微型通道,通过传统的涂抹方式将化妆品涂覆于皮肤表面达到皮下组织对功能产品的有效吸收。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微小的固体或金属片段等因断裂而残留在皮肤内),同时用户在接收微针注入时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同时注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明显破损,导致用户后期皮肤护理难度增大。同时,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微针注射间隔相对较长,过长的保养周期也会影响用户的护理效果。
为了解决功能性化妆品无法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的问题,同时避开外科美容的风险,减少使用者的痛苦,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活性肽微针面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活性肽微针面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性产品难以被皮肤吸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性肽微针面膜包括微针层、面膜层、活性功能层以及封闭层,其中:所述微针层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皮肤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皮肤凸起形成微针阵列;所述面膜层位于所述微针层的外表面且所述面膜层与所述微针层之间还填充有活性功能层;所述封闭层位于所述面膜层远离所述微针层的一侧且能将所述面膜层完全包裹在内。
直接接触皮肤的微针层上的微针阵列能够刺破用户的皮肤从而在皮肤上形成微小的、能够供有效成分渗入的孔,面膜层以及活性功能层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该孔渗入皮肤,达到功能成分的有效吸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性功能层由冻干粉构成。
冻干粉加工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功能成分的活性,以保证其功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性功能层的原料为多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针阵列的高度为50~7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膜层由384膜布制成。
这一膜布厚度为0.1mm,具有较好的精华液传导和承载效果,其每平方米重38.4g。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闭层上设置有割裂线,当所述封闭层盖合在覆盖在皮肤上的所述面膜层上时,位于所述割裂线两侧的所述封闭层能够部分重叠。
割裂线设计可以保证敷在皮肤上的封闭层能够较好的与面膜层贴合,从而保证面膜层以及活性功能层等的吸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2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床下料分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教学讲解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