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盲设计的假针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5432.1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36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兰;张佳信;李立红;季葆华;徐子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25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设计 针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盲设计的假针刺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适用于需要达到双盲效果的针灸临床研究,双盲:即受试者和操作者都无法分辨所用针灸针的真假。采用了不透明低阻力套管结合长方体泡沫垫的方法,整个装置可进行无菌处理,既符合无菌要求,又可以达到对受试者和操作者同时设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假针、套管和泡沫垫,所述假针设置在套管上,所述套管设置在泡沫垫上,所述假针包括针柄、针身和钝头,所述针柄设置在针身的一端,所述钝头设置在针身的另一端,所述钝头位于套管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盲设计的假针刺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适用于需要达到双盲效果的针灸临床研究,双盲:即受试者和操作者都无法分辨所用针灸针的真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外针灸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的大量开展,RCT成为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疗效最严谨的科学方法,以假针刺为对照组的试验设计已经必不可少,然而现有的假针刺临床试验中,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应用于全身大部分穴位的基于双盲设计的假针刺装置。
采用了不透明低阻力套管结合长方体泡沫垫的方法,整个装置可进行无菌处理,既符合无菌要求,又可以达到对受试者和操作者同时设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双盲设计的假针刺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假针、套管和泡沫垫,所述假针设置在套管上,所述套管设置在泡沫垫上,所述假针包括针柄、针身和钝头,所述针柄设置在针身的一端,所述钝头设置在针身的另一端,所述钝头位于套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和套管内孔,所述套管内孔设置在套管本体上,所述假针设置在套管内孔上,所述套管本体设置在泡沫垫上。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垫包括泡沫垫本体和泡沫垫内孔,所述泡沫垫内孔设置在泡沫垫本体上,所述套管本体设置在泡沫垫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内孔的孔径稍大于或等于针柄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垫内孔的孔径稍大于或等于套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材料为不透明的医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长度稍短于假针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垫的材料为EPS材料。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性:套管和针柄之间具有轻度阻力,针身不易从套管内滑出,且装置底部有一次带胶隔离垫,可以将装置固定在受试者皮肤上。
2.制作方便:装置所用材料均为常用的材料,制作较为简便,可以进行无菌处理,成本适中。
3.双盲:套管和泡沫垫均不透明,且套管与针柄之间有轻度阻力,操作者在进针过程中无法判断针体是否进入受试者穴位,从而达到对操作者设盲的目的;对受试者而言,装置的不透明性,以及钝头针产生的针扎感,使受试者无法分辨装置内部针灸针的真假,从而达到对受试者设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沫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假针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假针1、套管2、泡沫垫3、
针柄11、针身12、钝头13、
套管本体21、套管内孔22、
泡沫垫本体31、泡沫垫内孔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5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