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73007.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4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邢谨;赵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德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1 | 代理人: | 钟容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滤波器 性能 可靠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所述基体的输入端连接有输入端电极结构,且基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端电极结构,所述输入端电极结构的端口位置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所述输出端电极结构的端口位置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三层内部输入输出端电极引出结构,能有效避免因加工偏位导致的输入输出端电极外露不良风险,同时降低产品在烧银后产生的输入输出端电极引出不良的概率,且可适用于高通、带通、低通等任意型号大尺寸滤波器,不会对滤波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
背景技术
LTCC滤波器结构主要包括陶瓷基体、内电极和端电极,其中内电极包括输入和输出端电极及接地端电极,其中输入输出端电极位于滤波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主要作用为连接内电极与端电极。
通常情况下,LTCC滤波器输入输出端电极大多采用单线引出结构,此种结构会产生两方面隐患:①当出现叠层偏位、切割偏位、烧损等问题,极容易导致输入和输出端电极外露不良;②后工序烧银过程中,由于陶瓷体与银浆收缩率差异,输入和输出端电极与端浆交界处会出现孔洞等缺陷,使输入和输出端电极和端电极不能100%充分连接;无论是输入和输出端电极外露不良还是连接不良,均会导致产品出现开路等致命失效。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滤波器性能可靠性的新结构,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输入端连接有输入端电极结构,且基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端电极结构,所述输入端电极结构的端口位置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且输入端电极结构的端口、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与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的端面均贯穿开设有灌浆通孔一,所述输出端电极结构的端口位置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且输出端电极结构的端口、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与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的端面均贯穿开设有灌浆通孔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采用陶瓷材质构件,且基体外形尺寸为 9.0mm×3.4mm×1.5mm,所述基体使用的陶瓷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7,陶瓷介质厚度约30~5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端电极结构、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之间均为相互垂直互联结构,所述输出端电极结构、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之间均为相互垂直互联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浆通孔一与灌浆通孔二的大小相同,且灌浆通孔一与灌浆通孔二的孔径大小均为25~45μm之间,所述灌浆通孔一与灌浆通孔二的内侧均灌注有银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端电极结构与输出端电极结构的引出结构长度均为200um~400um之间,所述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入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一、输出端电极虚拟引出端二的引出长度均为150um~250um之间,虚拟引出端长度小于输入、输出端电极结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三层内部输入输出端电极引出结构,能有效避免因加工偏位导致的输入输出端电极外露不良风险,同时降低产品在烧银后产生的输入输出端电极引出不良的概率,极大增强产品性能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适用于高通、带通、低通等任意型号大尺寸滤波器,不会对滤波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可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73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