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0490.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1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丁赫;周托;王志宁;张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5/02;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丽婷 |
地址: | 03003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固态 颗粒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顶部设有物料进口,底部设有物料出口;
多根换热管束,多根所述换热管束间隔布置在所述保温壳体内,且每根所述换热管束的一端穿出所述保温壳体的上部并形成有换热工质出口,另一端穿出所述保温壳体的下部并形成有换热工质入口;
肋片,每根所述换热管束上分别独立地布置有多个所述肋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进口处设有布料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出口处设有旋转下料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束的管间距为固态颗粒料平均粒径的3~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的管径为25~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为垂直于所述保温壳体高度方向的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换热管束沿所述保温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或者,多根所述换热管束在所述保温壳体内并排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内设有至少两排对称布置或错位布置的所述换热管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内设有至少两排错位穿插布置的所述换热管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换热工质入口和同一个换热工质出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04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