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圆柱形电池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2789.0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31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容亮斌;潘秋;焦奇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52 | 分类号: | H01M50/152;H01M50/17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邱成杰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圆柱 电池 盖板 组件 圆柱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圆柱形电池及电池包。该盖板组件包括连接片和盖板,盖板面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连接柱,连接片面的侧面为平面,连接柱焊接固定于平面上;或者,连接片面向盖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柱,盖板面的侧面为平面,连接柱焊接固定于平面上。该圆柱形电池包括上述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该电池包包括上述圆柱形电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片与盖板之间设置连接柱,安装时,将连接柱焊接在对应的平面上,进而将连接片与盖板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对连接片进行二次加工,减少了工艺时间,也降低了工艺难度,连接片结构稳定,极芯不易发生轴向窜动,进而避免引起关键电连接的过流失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圆柱形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传统圆柱形电池包括圆柱壳体、极芯、绝缘片、绝缘胶带、密封圈和盖帽组合等。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上均连接有连接片。安装时,通常是将制作好的带有正极极耳、负极极耳以及连接片的极芯装入一端开口的壳体内,再将带有连接组件的盖帽组合通过墩封的方式挤压在壳体的开口端以实现电池密封。
但是,传统极芯引出的连接片,一般需要Z型折弯后做引出,Z型折弯在装配过程中需要特制的机构实现,增加工序成本,影响加工进度;同时,使用过程中,极芯在壳体内部存在膨胀和收缩,对连接片的Z型折弯处存在拉扯,可能引致关键电连接有过流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圆柱形电池及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包括连接片和位于连接片上方的盖板,盖板面向连接片的一侧设有连接柱,连接片面向盖板一侧的侧面为平面,连接柱焊接固定于平面上;或者,连接片面向盖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柱,盖板面向连接片的一侧的侧面为平面,连接柱焊接固定于平面上。
优选地,连接柱设置在盖板朝向连接片的一侧,连接柱与连接片的接触面的外周形成焊接位。
优选地,连接柱与盖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连接柱设置在连接片朝向盖板的一侧,连接柱与盖板的接触面的外周形成焊接位。
优选地,连接柱与连接片一体成型。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片与盖板之间的支撑垫,支撑垫套设在连接柱的外周。
优选地,盖板上设有防爆刻痕。
优选地,连接片上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与防爆刻痕的位置相对,支撑垫与第一避让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避让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池,包括上述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圆柱形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片与盖板之间设置连接柱,安装时,将连接柱焊接在对应的平面上,进而通过连接柱将连接片与盖板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对连接片进行二次加工,减少了工艺时间,也降低了工艺难度,连接片结构稳定,极芯不易发生轴向窜动,进而避免引起关键电连接的过流失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2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金属机身防水型兽用B超主机
- 下一篇:急冷增湿塔以及含硫废弃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