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底钓铅头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1437.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2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小锐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德而赛律师事务所 44322 | 代理人: | 叶秀进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底钓铅头 鱼钩 | ||
一种垂底钓铅头鱼钩,它包括铅头、鱼钩和线孔,通过鱼钩的钩柄与铅头的一端连接固定,线孔呈倾斜状从铅头一端穿过铅头的另一端,线孔的拉扯口靠近铅头端头边沿,线孔的绑线口位于铅头另一端中心,钩柄靠近铅头中心的绑线口,钩尖远离绑线口,通过将鱼线从拉扯口穿过绑线口与钩柄绑定,抛竿时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鱼钩精准入水,扬杆时感知度好,有利于提高中鱼命中率,入水迅速,有利于沉底后钩尖朝上,无需更换饵料时频繁更换鱼钩,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垂底钓铅头鱼钩。
背景技术
在钓鱼运动项目中,包含的吊具、钓法及钓饵种类繁多,钓鱼竞技规则中,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大小,通常制定了不同的竞技规则,其中涉及一种水底层鱼类的竞技钓鱼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水底鱼类的习性和其对饵料的喜好,自由选择鱼钩,饵料通常包括活饵和拌和饵料,活饵主要包括泥鳅、红虫、蚯蚓等,拌和饵料主要包括拉丝粉、麸皮、菜子饼粉、豆饼粉、玉米粉等混合物,经过水或诱鱼剂调配揉捻而成,入水后会在水中迅速扩散或膨胀。存在的问题是,活饵沉底后容易进入淤泥层不易被鱼发现,粉饵在入水后迅速膨胀悬浮于水中不易进入底层,也不易被底层鱼类发现。竞技者为了克服以上原因扩大鱼获,提高命中率,及时感知及提高扬杆时不跑鱼,通常在活饵或粉饵之间交替选择,同时需更换不同类型的鱼钩,更换过程中相应缩短了实际用于竞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底钓铅头鱼钩,结构简单,采用鱼钩的钩柄与铅头的一端连接固定,线孔呈倾斜状从铅头一端穿过铅头的另一端,线孔的拉扯口靠近铅头端头边沿,线孔的绑线口位于铅头另一端中心,钩柄靠近铅头中心的绑线口,钩尖远离绑线口,鱼线从拉扯口穿过绑线口与钩柄绑定,抛竿时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鱼钩精准入水,扬杆时感知度好,有利于提高中鱼命中率,入水迅速,有利于沉底后钩尖朝上,无需更换饵料时频繁更换鱼钩,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底钓铅头鱼钩,它包括铅头、鱼钩和线孔;所述鱼钩的钩柄与铅头一端连接,线孔呈倾斜状从铅头一端穿过铅头的另一端,线孔的拉扯口靠近铅头端头边沿,线孔的绑线口位于铅头另一端中心,钩柄靠近铅头中心的绑线口,钩尖远离绑线口。
所述鱼钩的钩柄和钩尖与线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鱼钩的钩柄与线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钩尖偏向该水平面一侧。
所述铅头为圆形柱体,两端皆设置圆形锥顶。
所述铅头为锥形圆柱体,两端设置圆形锥顶,鱼钩位于锥形圆柱体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与其连接。
所述线孔两端的拉扯口和绑线口的直径相等。
所述线孔的拉扯口直径大于绑线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铅头与鱼钩的钩柄连接,增大了重量,抛竿时有利于克服风阻,使鱼钩精准入水,同时提高了入水后沉底速度。
铅头较鱼钩的重量相对较重,在入水后,有利于铅头朝下与水底层淤泥接触,鱼钩朝上,避免鱼钩上钩挂的饵料没入淤泥达不到诱鱼效果。
鱼线从拉扯口穿过绑线口与钩柄绑定,绑线方便快捷。
沉底后铅头朝下,鱼钩朝上,在扬杆时,钩尖从朝下的状态瞬间转换为朝上的状态,避免跑鱼,有利于提高中鱼的命中率。
饵料相对于铅头和鱼钩的重量相对较轻,在鱼儿咬食饵料时,有利于准确根据浮漂的动态判断扬杆的时间,相应地提高了扬杆时的感知度。
上述有益效果不仅适用于活饵,也适用于粉饵,无需更换饵料时频繁更换鱼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小锐,未经丁小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1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生产用全自动固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海藻破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