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4959.7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3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魏祥圣;高加力;傅留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葛东升 |
地址: | 27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素 双层 保温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包括电机架和化学罐,所述电机架内侧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斜形齿轮,所述电机架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异形架,两个所述异形架为J型,两个所述异形架相对内壁均转动连接横轴,两个所述横轴相对内侧均固定连接第二斜形齿轮,两个所述第二斜形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均啮合连接,所述化学罐上端贯穿竖轴。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同时啮合两个第二斜形齿轮,两个第二斜形齿轮同时带动横轴相对旋转,两个横轴带动齿轮相对旋转,两个齿轮啮合齿环旋转,齿环带动化学罐旋转,配合竖轴搅拌叶旋转,将化学罐内反应物充分搅拌,大大的提高了反应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
背景技术
酵素菌技术,是一项生物工程,其产品能够产生多种催化分解酸的有益微生物群体,作为进化型的生物技术结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微生物专家开创研究的一门新型农业高新技术-酵素菌技术,于八十年代后期进入应用阶段,现已被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保、人体保健等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97年从日本引进了这一高新技术,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酵素菌-商品名:BYM农用酵素,是由能产生活力很强的加水分解酶的细菌、酵母菌、丝状菌所构成。其原菌种来之日本酵素世界社,分为一号原菌和二号原菌,必须配合使用,10公斤一号原菌与10克二号原菌配合可生产一吨扩大菌,原菌在我国农业部有备案。
现有技术中,化学罐的外部一般是单层结构的,这样的化学罐具有保温能力差的缺点,里面的热量很容易散出或者不能使里面的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利于化学反应,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同时,化学反应没有充分搅拌,使反应速率底,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罐的外部一般是单层结构的,这样的化学罐具有保温能力差的缺点,里面的热量很容易散出或者不能使里面的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利于化学反应,造成了原料的浪费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酵素肥双层保温反应罐,包括电机架和化学罐,所述电机架内侧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斜形齿轮,所述电机架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异形架,两个所述异形架为J型,两个所述异形架相对内壁均转动连接横轴,两个所述横轴相对内侧均固定连接第二斜形齿轮,两个所述第二斜形齿轮与第一斜形齿轮均啮合连接,所述化学罐上端贯穿竖轴,所述化学罐上端与竖轴贯穿处转动连接,所述竖轴为空心,所述竖轴上端固定连接第三斜形齿轮,所述第三斜形齿轮与第二斜形齿轮均啮合连接,所述竖轴在化学罐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搅拌叶,所述竖轴下端均开设多个贯穿细孔,所述竖轴上端侧壁开设注射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横轴均固定连接齿轮,所述化学罐上端固定连接齿环,所述齿环与齿轮均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化学罐上端侧壁开设环形滑槽,两个所述异形架下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与滑槽均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化学罐下端均转动连接底座,两个所述底座沿化学罐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化学罐外壁固定连接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侧壁均固定连接恒温器。
优选的,所述化学罐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注入端,所述注入端与化学罐连接处贯穿,所述化学罐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排液软管,所述排液软管与化学罐下端连接处贯穿,所述排液软管固定连接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4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