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食道超声用咬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8998.4 | 申请日: | 2021-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65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柔锡;庞辉;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珍 |
主分类号: | A61B90/16 | 分类号: | A61B9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滨滨 |
地址: | 5361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道 超声 口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食道超声用咬口器,包括护唇板、咬合套;护唇板的背面连接咬合套,由医用弹性材料制成,咬合套上设置有套接通孔,通孔延伸至护唇板,可放置于被检查者口腔中,咬合固定咬口器;护唇板、咬合套一体结构,内腔中空设置,沿套接通孔的轴线方向,开有一道缺口,缺口从咬合套外端外壁开始,延伸至护唇板,可通过充气装置,填充气体进入内腔,并分开缺口,弹性套入超声软管,最终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动态调节咬合咬合套、通孔内壁夹紧超声软管的力度,以及咬合套尺寸变形量;应用该技术方案,可弹性分开缺口,很方便把超声软管套入通孔中,并调节压力值,动态调节咬合、夹紧超声软管力度大小,及变形量,最终提高检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食道超声用咬口器。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手术中经食道超声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心脏外科手术,经食道超声对于术前诊断、术中心脏功能监测以及对手术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作用。在使用经食道超声时常规使用咬口器,咬口器一方面用来保护病人牙齿和口唇,另一方面用来保护食道超声探头,防止牙齿咬坏探头。
现有的咬口器多为通用型,可用于经食道超声、胃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这种通用型咬口器比较宽大,占据了上下牙齿之间的大部分空间,手术中病人口腔中插有气管插管,造成放置开口器比较困难,通常会将口腔开口度撑得很大,容易损伤口唇和牙龈粘膜,对于有牙齿松动的病人还有碰掉牙齿的可能。而且通用型咬口器是整体式的,使用时要先将咬口器套入食道超声探头,待食道超声探头插入食道后再放置咬口器,如果先插入了食道超声探头就无法放置咬口器了。
检索查询目前现有技术情况,申请号:201920596175.1公开了“一种术中经食道超声用咬口器”实用新型专利,由于咬口器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咬合板插拼组合而成,既可以先插拼组合套入食道超声探头,也可以先将食道超声探头插入食道后,再于口腔外部将两块咬合板围绕食道超声探头插拼组合在一起放入口腔,采用树脂和塑料等材质,有足够硬度又略感柔韧为佳,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长时间使用中,存在无法调节咬合力,从而使得被检查者容易疲劳、不适,同时由于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咬合板插拼组合结构,也存在插接处容易损坏,导致插接不牢固,影响稳定使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咬口器,利用所开的缺口,能在充气状态下,用人力张开缺口,缺口产生弹性变形,使得插入被检查者食道的超声软管,很方便被套入套接通孔中,并通过调节充入空腔气体的压力值大小,动态调节被检查者咬合咬合套的力度、套接通孔夹紧超声软管的力度大小,以及所述咬合套尺寸变形量,在长时间检查时,可有效提高被检查者的舒适性,以及在长时间使用时,解决咬合板插拼组合结构所存在的插接不牢固,从而影响可靠稳定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食道超声用咬口器, 包括护唇板、咬合套,所述护唇板的背面连接咬合套,所述咬合套可放置于被检查者口腔中,咬合固定所述咬口器,所述咬合套上设置有套接通孔,所述护唇板、咬合套一体式结构,内腔中空设置,沿所述套接通孔的轴线方向,开有一道缺口,缺口从所述咬合套外端外壁开始,延伸至所述护唇板,所述护唇板、咬合套由医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护唇板上设置有充气孔,插入食道的超声软管穿过所述套接通孔,所述缺口用于超声软管放入套接通孔中;还设置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充气孔连接,所述充气装置从充气孔充入不同压力值的填充气体,用于动态调节被检查者咬合所述咬合套和套接通孔夹紧超声软管的力度,以及所述咬合套尺寸变形量。
进一步地,所述咬合套显椭圆形形状,在所述咬合套外表面均匀设置凸起;所述套接通孔内表面,均匀设置凸起。
外表面设置凸起,被检查者咬合咬合套时,通过增加咬合面积,达到提高咬合牢固度的效果;套接通孔内表面设置凸起,套入超声软管时,能增加与超声软管外壁接触面,增大摩擦力,从而达到提高固定超声软管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咬合套外表面凸起,以及所述护唇板与被检查者嘴唇接触面,外表覆盖吸湿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珍,未经黄德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8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结构除臭的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离子浓度监测系统